七律.解放军占领南京PPT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四日《人民日报》。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人参加了南京解放的筹备工作。看到南京的解放,诗人抑制不住胜利的喜悦,挥笔写下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这首七律。全诗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首联“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南京临江靠海,形势险要,向以虎踞龙盘著称。在风雨中,钟山苍莽,仿佛也在为这百万雄师过大江而欢呼。“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此诗中最壮丽的一句,它出自人民的解放军之口,因此也最能表现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颔联“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雄伟险要。三国时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曾有“钟山龙盘,石城虎踞”之语。南京曾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代建国之初的都城,所谓“六代帝王州”。这些朝代,国势强盛时,都以金陵为都城。金陵的形势虽是险要,但若坐守此地,不进行艰苦的斗争,则不能保住政权。六朝末代君主,都因荒淫奢侈,终于亡国。这些历史的教训,诗人是铭记在心的。当人民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时,诗人满怀豪情,认为南京的解放,将意味着黑暗统治的覆灭,预示着新社会的诞生。因此,他在诗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天翻地覆”这一形象语言,是写社会的巨大变化。它是旧社会的覆灭与新社会的诞生,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与人民解放军的根本对比。因此,诗人在“天翻地覆”之后,著一“慨而慷”三字,有力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对革命胜利后的美好前程的欢快情绪。颈联“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在这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楚霸王项羽当年不肯乘胜追击刘邦,后来反被刘邦打得大败的史实,来警告那些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一定胜利后,就骄傲自满,不求进取,贪图享乐的人们,使他们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鉴戒。这两句诗既形象生动,又概括贴切,既鞭挞了南逃的国民党反动派,又激励了人民解放军去彻底消灭他们,所以成为流传至今的名句。尾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人以哲理入诗,表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天都会老,更不用说人。正像毛泽东所说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全诗以“人间正道是沧桑”作结,实际上也是把全诗的中心思想集中到“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结论上来了。诗人站在历史的高度,对战争胜利后的前景作了富有哲理的预测和乐观的估量,他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前进的,光明的,胜利属于人民。这就使全诗的思想具有一种伟大的历史深度。全诗把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诗歌中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成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诗词正文革命风云变,钟山又起苍黄。雄师百万如潮涌,一举横渡大长江。龙盘虎踞今非昔,地覆天翻慨以慷。剩勇宜追穷寇急,霸王岂可再图王。诗词赏析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所作,全诗充满了革命豪情和胜利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进程和人民力量的深刻认识。首联“革命风云变,钟山又起苍黄。”以“革命风云变”开篇,点明了历史的大变革,而“钟山又起苍黄”则描绘了南京解放时的壮丽景象。这里的“钟山”既指南京的钟山风景区,也象征着中国革命的高地。颔联“雄师百万如潮涌,一举横渡大长江。”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壮观场面,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的磅礴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颈联“龙盘虎踞今非昔,地覆天翻慨以慷。”这里用“龙盘虎踞”形容南京地势的险要,而“今非昔”则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同时,“地覆天翻慨以慷”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胜利的豪情和对于未来的憧憬。尾联“剩勇宜追穷寇急,霸王岂可再图王。”这里的“剩勇”指的是人民解放军的剩余力量,“穷寇”则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宜追穷寇急”表达了人民解放军要乘胜追击,彻底消灭敌人的决心。而“霸王岂可再图王”则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厉警告,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整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历史时刻的壮丽画卷,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进程和人民力量的深刻认识。同时,这首诗也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诗词影响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仅是一首充满革命豪情和胜利喜悦的诗歌,更是一篇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文献。它不仅记录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更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的磅礴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进程和人民力量的深刻认识。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更是一篇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文献,对于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