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对妊娠恶阻的治疗PPT
妊娠恶阻,又称“恶阻”、“子病”、“病儿”、“阻病”等,是指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或食入即吐者。主要发生在怀孕前3个月,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妊娠恶阻,又称“恶阻”、“子病”、“病儿”、“阻病”等,是指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或食入即吐者。主要发生在怀孕前3个月,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妊娠剧吐。恶阻的发生,主要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常见证型有脾胃虚弱、肝胃不和与痰滞气阻。病因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孕后血聚养胎,冲脉之气较盛,冲气上逆,胃失和降,致恶心呕吐肝胃不和孕期情志不遂,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机不畅,胃失和降,冲脉之气上逆,发为恶阻痰滞气阻素有痰饮内停,孕后冲脉气盛,冲气挟痰饮上逆,胃失和降,发为恶阻辨证施治脾胃虚弱证主症: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食,或食入即吐,口淡,呕吐清涎,头晕体倦,食少,脘腹胀闷,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常用药物: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砂仁、木香、生姜、大枣等。肝胃不和证主症:妊娠早期,恶心呕吐酸水或苦水,恶闻油腻,头晕而胀,心烦易怒,胸胁满闷,嗳气叹息,口苦咽干,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治法:清肝和胃,降逆止呕。代表方:苏叶黄连汤(《温热经纬》)。常用药物:苏叶、黄连、陈皮、竹茹、枇杷叶、乌梅等。痰滞气阻证主症:妊娠早期,呕吐痰涎或食物,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脘腹胀满,口中淡腻,嗜睡神疲,舌淡胖,苔白腻,脉滑。治法:化痰除湿,降逆止呕。代表方: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常用药物:半夏、生姜、茯苓、白术、陈皮、砂仁等。其他疗法针灸疗法体针取内关、公孙、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等穴,用平补平泻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耳针取胃、肝、神门等穴,用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饮食疗法生姜橘皮饮生姜10g,橘皮10g,加红糖调味,煮成糖水作茶饮甘蔗汁将甘蔗绞汁,加生姜汁少许,作茶饮生活调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少食多餐,忌过饱、过饥、过冷、过热及肥甘厚味之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异味刺激预防与调护孕妇应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志过极,保持心情舒畅,怡情悦志注意饮食卫生居处环境宜安静清洁,避免异味刺激呕吐剧烈者应卧床休息,不宜劳累结语妊娠恶阻是孕妇常见的病症之一,多数孕妇在妊娠早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主要是脾胃虚弱、肝胃不和与痰滞气阻,治疗时以健脾和胃、清肝和胃、化痰除湿为原则,采用中药汤剂、针灸、饮食疗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同时,孕妇也应注意生活调护,预防恶阻的发生。若症状严重或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