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博物馆PPT
国家海洋博物馆是由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多个中央部委局共同建设,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坐落于中国天津市滨...
国家海洋博物馆是由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多个中央部委局共同建设,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坐落于中国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占地面积1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米,展览面积2万平米,库房面积15000平米,是中国唯一一个以海洋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建设背景为进一步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经中央批准同意建设国家海洋博物馆。这是继中国国家博物馆之后,由中央批准同意建设的第二家国家级博物馆。自此结束了中国没有海洋博物馆的历史。2006年3月19日,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国家海洋博物馆管理暂行办法》,批准同意成立国家海洋博物馆。2006年5月18日,中国海洋博物馆举行挂牌仪式并正式对外开放。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海洋局《关于建设国家海洋博物馆的请示》,同意建设国家海洋博物馆。建筑布局国家海洋博物馆将分三期完成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以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为主要功能,将建成主馆及3个主题馆,包括:海洋历史馆、海洋文化馆、海洋科技馆、贝林馆等;一期还将配套建设主题餐厅、纪念品店、休闲设施及地下车库等附属设施。国家海洋博物馆一期工程于2016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主体结构已封顶,进入内外装饰装修及布展工作。预计2022年底正式对外开放。特色展品“长翅海猪”龙涎香龙涎香是一种由抹香鲸肠内分泌物风干之后形成的干燥品,是香料中的极品。这件展品是世界上最大的龙涎香之一,重约45千克,是经过专家多次科学辨认才确定的,每一块都如小砖那样大小和形状,而每一块上却密密麻麻附着着黑色的虫卵和幼虫。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残片在“海上丝绸之路”单元中展出了航海使用的海锚、锚石以及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残片。海锚是古代船舶制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木石锚、轮锚、杆锚等类型。而这件展品是明代遗存的木石锚残片——舵杆(舵柄),是控制船舶航向的重要工具。随郑和下西洋引入我国的洋兰“南溟奇甸”展厅内,除了大量的海洋动物标本外,还展出了大量的海洋生物活体以及人工培育养殖的生物活体。在“南溟奇甸”主题展中,除了海洋生物标本外,还展示了大量的海洋生物活体及人工培育养殖的生物活体。其中在“海岛明珠”单元中展出了人工养殖的珊瑚虫;在“海岛明珠”单元中展出了人工养殖的珊瑚虫;在“南极之光”单元中展出了人工养殖的南极企鹅;在“南极之光”单元中展出了人工养殖的南极企鹅;在“海底宝藏”单元中展出了人工养殖的海参、鲍鱼等;在“海底宝藏”单元中展出了人工养殖的海参、鲍鱼等;这些珍稀物种引入我国后经过长期的人工繁殖与养殖,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产业。其中洋兰就是随郑和下西洋引入我国的珍稀物种之一。洋兰具有芳香的气味和艳丽的色彩,除观赏外还可提取香精。现在洋兰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花卉和极富经济价值的产业之一。世界上最古老的船模之一——明代福船在“驶向海洋”单元中展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船模之一——明代福船。福船是福建沿海使用的典型船型,也是古代中国水师的主力战舰之一。它是一种尖底船只,适合在浅海航行和近海作战,并且具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这件福船模型出土于福建泉州南澳一号沉船遗址,是明代航海船只中的重要代表之一。该船模还内置了LED灯光和水波效果装置,能够模拟船只在海上航行的场景。唐代航海针——“水浮针”唐代航海针——“水浮针”,这件唐代航海针由一根磁针穿在木座上制成,放在水面可以自行漂浮转动并用小杯承取露水所指示的方向——当时的海员们就靠这个辨别方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