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临江仙·送王缄PPT
背景介绍《临江仙·送王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是其代表作之一。此词作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王缄(字...
背景介绍《临江仙·送王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是其代表作之一。此词作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王缄(字元直,时任徐州知州)是他的挚友,两人过从甚密。公元1076年暮春,苏轼调知徐州,王缄也离密州赴任,苏轼亲自送行,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临江仙·送王缄》。词文赏析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经友人营救,于当年年底出狱,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王缄当时任徐州知州,曾赶来黄州探望苏轼。两人分别后,一直未能见面。此时苏轼已调知徐州,而王缄又奉召还京,苏轼自然感到难舍难分。所以词的开头就说:“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意思是:我本是忘性大的人,可是因为老朋友你(指王缄)离开成都已经十年,所以我常常想念你。这句表面是说“我”因为老朋友离开时间太久而思念他,其实,王缄于元丰二年离成都,到写这首词时,整整十年,但苏轼于元丰七年离开黄州,调任汝州,赴汝州途中曾顺道去过南京(即金陵),不可能有十年未见王缄。这句所指的,当是密州任上与王缄的离别,并非指成都。艺术特色此词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下片写与友人分别,表现了苏轼与友人王缄之间的深厚情谊。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结语苏轼的《临江仙·送王缄》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词作,更是苏轼个性与才情的集中体现。这首词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研究苏轼的生平与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