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美食PPT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清明节这一天,除了祭祀祖先,人们还会通...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清明节这一天,除了祭祀祖先,人们还会通过美食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享受春天的美好。以下是一些清明节的传统美食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青团子青团子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在清明节,吃青团子象征着团圆和吉祥。青团子的制作技艺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和烹饪文化。暖菇包暖菇包是福建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其原料系野生暖菇草,学名鼠曲草,又名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时节,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制作方式是用暖菇粉制作,将大米磨成浆,与暖菇粉混合,抓捏成圆饼状,中间点红,形似鸡卵。馓子馓子在古代又称“寒具”和“环饼”,南北朝时期就有所记载。在清明节,人们会将馓子作为祭品之一,供奉给祖先。馓子由油水面搓条炸制而成,色泽黄亮,口味香脆。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也会将馓子作为节日食品,分享给亲朋好友,寓意着团结和友爱。鸡蛋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清明节这天鸡蛋除了吃,还可以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画的五颜六色鸡蛋可以吃;而“雕蛋”则仅供玩赏。朴籽粿朴籽粿是潮汕一种树(朴树)的籽磨成的粉,加水加糖发酵几天,然后放在平锅里煎熟而成的。它口感软滑,带有一种淡淡的植物香味,既有朴籽的特异芳香,又有糯米的自然甘醇。潮汕民间习俗,在清明节和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都要制朴籽粿,用来祭拜祖先和神明。芥菜饭芥菜饭是浙江温州传统的汉族小吃。饭松菜嫩,香甘爽口,别有风味。据说吃了芥菜饭,一年都不会生疥疮。旧时,在温州民间,清明节吃芥菜饭已是极为普遍的食俗。据《瑞安县志》说:“清明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薄饼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在薄饼皮里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或抹一点辣酱等,卷后趁热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相关诗云:“春到人间一卷之”,描写的就是清明节一家人薄饼卷得欢的快乐情景。大葱和蛋饼清明节,青岛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此外,旧时青岛地区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白面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朴籽粿潮汕有一种树叫朴籽树(又叫朴丁树,属榆科),叶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传说先人在饥荒年,用这种树籽碾成粉,制成粿品充饥。古时叫“朴籽粿潮汕有一种树叫朴籽树(又叫朴丁树,属榆科),叶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传说先人在饥荒年,用这种树籽碾成粉,制成粿品充饥。古时叫“朴籽粿”,也叫“果粿”,是潮汕清明时节特有的传统小食。其制作方法是采摘朴籽树叶和果实(核),果核舂烂去壳后,再将朴籽叶和果核仁捣乱和在一起,舂成粉末,加入白糖和水,拌成浆状,放进锅里蒸煮而成。蒸熟的朴籽粿呈浅绿色,有股淡淡的草香味,吃时口感清甘,酥而不焦。枣糕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糕就是谷物类,谷物类加上枣,符合春季养生增甘减酸的原则,可以增加脾的功能来限制一下肝气过分的往外张扬。子推馍“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鸭、狗、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欢。父母用杜梨树枝或细麻线将各种小面花串起来,吊在窑洞顶上或挂到窗框旁边,让孩子们慢慢享用。风干的面花,能保存到第二年的清明节。马蹄糕据说以前外国人要见到尊贵的客人才会拿出马蹄糕来招待,而马蹄糕也是广东人的骄傲,因为在广东,马蹄糕的制作技艺只有广东才传承了下来,其口感使人心旷神怡。其以糖水拌合荸荠粉蒸制而成。荸荠,粤语别称马蹄,故名。其色茶黄,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捻而不断,软、滑、爽、韧兼备,味极香甜。入口即化,吃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粽子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可以按姓氏邀集起来聚餐。社酒的菜肴,荤以鱼肉为主,素以豆腐青菜为主,酒以家酿甜白酒为主。浙江长兴等地,在清明日也盛行社饮活动,但社酒的名称与别处不同,叫“雕青”。清明节的美食丰富多彩,每一种食物都寄托着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新生活的期望。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不仅品尝美食,更在美食中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家族的凝聚力。这些传统美食也成为了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