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介绍PPT
概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南”,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东缘,贵州省中南部。东邻黔东南州,西连云南省,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毗贵阳市、遵义市...
概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南”,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东缘,贵州省中南部。东邻黔东南州,西连云南省,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毗贵阳市、遵义市。总面积26197平方千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截至2022年10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2个县级市、9个县、1个自治县,常住人口349.4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57.59%,有布依、苗、水、瑶、毛南、汉等47个民族。黔南是贵州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是西南面向华南沿海开放的重要门户,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的战略支撑,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黔南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斗篷山—剑江风景名胜区等著名景点。历史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10月,是全国30个自治州中成立最早的民族自治州。原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9年改为“黔南布依族自治州”。1961年复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政府驻都匀市。行政区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2个县级市、9个县、1个自治县。自治州人民政府驻都匀市。县级市都匀市、福泉市县荔波县、贵定县、瓮安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龙里县、惠水县自治县三都水族自治县地理环境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东经106°12′至108°05′、北纬25°01′至27°06′之间。东与黔东南州相连,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北靠省会贵阳市;距省会贵阳市146千米,西南距广西北海市644千米,东南距广东广州市906千米。自治州东西宽220千米,南北长275千米,总面积26197平方千米。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扬子准地台(Ⅰ级构造)上扬子台褶带(Ⅱ级构造)的东南缘,位于黔中早古拱褶断束的南部,都匀断陷(Ⅲ级构造)与黔南古陆(Ⅲ级构造)两个Ⅲ级构造单元的交汇地带。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处中、低纬地带,属于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涝旱交错,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3.6~19.6℃,平均降水量1100~1300毫米。境内峰峦叠嶂,溪流纵横,山地与峡谷相间,盆地与湖泊错落其间。有黔中丘原、苗岭山脉、都柳江和南北盘江四大水系。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涝旱交错,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3.6~19.6℃,平均降水量1100~1300毫米。自然资源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河流属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有大小河流793条,总长10688千米。其中,集雨面积在2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368条,总长9504千米;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06条,总长6668千米。全州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2.36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77.59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7.5%;地表水资源量为204.77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72.5%。全州人均占有水资源量8036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11126立方米。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土地总面积26197平方千米,其中,农用地20558.2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78.4%;建设用地1036.2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3.9%;未利用地4602.6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17.6%。黔南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61种,探明储量的有35种。其中,磷矿资源远景储量达60亿吨,保有储量近40亿吨,居全国第二位;重晶石远景储量2.4亿吨,保有储量1.2亿吨,品位高,质量好,为全国之冠;铝土矿保有储量1.2亿吨,居全省第二位;硅石、锑、钒、锰、锌、铁、汞、煤、硫铁矿、大理石、石灰石、白云石等矿产也有一定储量。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森林资源丰富,有维管束植物200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800余种,经济树种600余种。药用植物有1300余种,常见动物有500余种,其中,兽类80余种、鸟类200余种、爬行类40余种、两栖类30余种、鱼类80余种。珍稀动物有黑叶猴、穿山甲、大鲵、娃娃鱼、水獭、林麝、猕猴、黑颈鹤、白鹳、蟒、苏门羚、金钱豹、白鲟、红腹锦鸡等。人口截至2022年10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常住人口349.44万人,比2021年末减少1.2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3.3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37%,比2021年末提高0.89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68万人,出生率为10.56‰;死亡人口2.70万人,死亡率为7.74‰;自然增长率为2.82‰。经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旅游业也有一定发展。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烤烟、茶叶、水果等。工业以磷化工、煤化工、冶金、建材、电力、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为主导产业。旅游业以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为主要特色,著名景点有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斗篷山-剑江风景名胜区等。交通运输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交通相对便利,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齐全。公路交通以都匀为中心,辐射全州各县市,主要公路有沪昆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兰海高速公路等。铁路交通有沪昆铁路、黔桂铁路、贵广高速铁路等穿境而过。航空交通有黔南荔波机场,可直达国内多个城市。旅游景点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斗篷山-剑江风景名胜区等。其中,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以喀斯特地貌和原始森林为主要特色,有著名的小七孔桥、拉雅瀑布、石上森林等景点;斗篷山-剑江风景名胜区则以山水相依、风光旖旎为主要特色,有斗篷山、剑江等景点。此外,还有福泉山、平塘天坑群、三都水族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民族文化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例如布依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火把节”等传统节日,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手工艺品等文化形式,都是黔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地方,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注重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使得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够享受到和谐美好的生活。未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黔南的独特魅力。教育资源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拥有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全州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多个层次的教育机构。其中,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高等教育机构为地方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此外,各级政府还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改善了教学设施,提高了教育质量。医疗卫生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州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2000个,其中医院近60家。这些机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全面的医疗服务。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了医疗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加强了医疗队伍的建设,使得全州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科技创新近年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州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政府还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这些举措为全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保障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全州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力度,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对外交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多个地区和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全州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旅游、经贸等活动,加强了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为全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发展展望未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州将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等理念,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政府还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民族文化,努力将黔南打造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综上所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地方。在各级政府的带领下,全州人民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