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讲解PPT
足阳明胃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胃经。足阳明胃经分布在身体的正面,从眼部下方的承泣穴开始向下走,一直到脚部的厉兑穴,贯穿全身。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
足阳明胃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胃经。足阳明胃经分布在身体的正面,从眼部下方的承泣穴开始向下走,一直到脚部的厉兑穴,贯穿全身。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足阳明胃经简介足阳明胃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胃经。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足阳明胃经循行路线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到达前额。面部支脉: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缺盆部直行的支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胫骨外侧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足跗部支脉: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与足太阴脾经相接。足阳明胃经穴位承泣穴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主治:目疾,口眼歪斜,面肌痉挛,面瘫,承泣穴有祛风清热、明目退翳之功用。四白穴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地仓穴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主治:流涎,口唇(目呙)动,眼睑瞤动,口角歪斜。神经麻痹,齿痛,颊肿。大迎穴定位: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主治:口歪,齿痛,颊肿,牙关紧闭,口噤不开。颊车穴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主治:口歪,齿痛,颊肿,牙关紧闭,口噤不开,及面神经麻痹,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下关穴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闭口取穴。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噤,口眼歪斜,面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头维穴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主治: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人迎穴定位: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主治: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水突穴定位: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瘿瘤,瘰疬。气舍穴定位: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主治:咽喉肿病,气喘,呃逆,瘿瘤,瘰疬,颈项强。缺盆穴定位: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气户穴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支满,胸痛。库房穴定位:在胸部,当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胁胀满。屋翳穴定位:在胸部,当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胁胀痛,乳痈。膺窗穴定位:在胸部,当第三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乳痈。乳根穴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胁胀满,乳痈,乳痛。不容穴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呕吐,胃病,食欲不振,腹胀。承满穴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梁门穴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关门穴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腹胀,肠鸣,泄泻,水肿。太乙穴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胃病,心烦,癫狂。滑肉门穴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胃痛,呕吐,癫狂。天枢穴定位: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绕脐切痛,水肿,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以及虚损劳弱,形体羸瘦。外陵穴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腹痛,疝气,痛经。大巨穴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水道穴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归来穴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腹痛,疝气,月经不调,带下,阴挺。气冲穴定位: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痿,阴肿。髀关穴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主治:腰膝痛,下肢痿痹,髀枢痛,股内侧痛。伏兔穴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髌底上方6寸,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主治:腰膝冷痛,下肢麻痹,脚气,以及疝气,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下肢不遂。阴市穴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主治:腿膝痿痹,屈伸不利,疝气,腹胀腹痛。梁丘穴定位: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主治:急性胃痛,乳房胀痛,膝关节肿痛,下肢不遂。犊鼻穴定位: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主治: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足三里穴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上巨虚穴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条口穴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下巨虚穴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小腹痛,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丰隆穴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主治:头痛,眩晕,癫痫,精神狂乱,精神分裂症,高脂血症,高血压。解溪穴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腹胀,便秘,癫狂,痫证,下肢痿痹。内庭穴定位: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齿痛,咽喉肿病,鼻衄,热病,吐酸,腹泻,痢疾,便秘,足背肿痛。厉兑穴定位: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主治:鼻衄,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陷谷穴定位: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主治:面肿,水肿,足背肿痛,肠鸣,腹痛。冲阳穴定位:在足背最高处,当(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主治: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以上便是足阳明胃经的全部穴位及其定位和主治的简要介绍。足阳明胃经是人体的重要经脉之一,通过按摩、针灸等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对于胃痛、腹胀、消化不良、便秘等胃肠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足阳明胃经也与情绪、神志等方面有关,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还可以起到调节情绪、安神定志的作用。足阳明胃经的作用与功效足阳明胃经作为十二经脉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效。以下是关于足阳明胃经的一些主要作用和功效的简要介绍:调节胃肠功能足阳明胃经主要关联于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胃、小肠、大肠等器官。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可以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胃肠蠕动,从而改善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胃肠不适症状。促进气血运行足阳明胃经是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之一。通过按摩、针灸等刺激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改善气血瘀滞、经络不通等问题,从而缓解身体的不适感。调节情绪与神志足阳明胃经与情绪、神志等方面密切相关。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情绪状态,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精神状态。增强体质与免疫力足阳明胃经是人体的重要经脉之一,通过刺激其上的穴位,可以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辅助治疗相关疾病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与多种疾病的治疗密切相关。通过按摩、针灸等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辅助治疗胃痛、腹胀、便秘、腹泻等胃肠疾病,还可以改善头痛、眩晕、失眠等其他系统疾病。总之,足阳明胃经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刺激其上的穴位,可以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调节情绪与神志、增强体质与免疫力,以及辅助治疗相关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当进行足阳明胃经的按摩、针灸等保健操作,以维护身体的健康。足阳明胃经的养生保健方法足阳明胃经作为人体的重要经脉之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一些简单的养生保健方法,我们可以刺激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调理身体,增强健康。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足阳明胃经养生保健方法:按摩穴位按摩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你可以使用手指或按摩工具,轻柔地按摩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以感到酸胀为宜。这样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和胃肠功能,缓解身体的不适感。拍打经络拍打足阳明胃经也是一种常见的养生保健方法。你可以使用手掌或拍打工具,沿着足阳明胃经的走向轻轻拍打,从足部一直拍打至胸腹部。这样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锻炼身体适当的身体锻炼也是刺激足阳明胃经的好方法。你可以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胃肠功能,改善身体的整体健康。饮食调理饮食调理也是养护足阳明胃经的重要手段。你应该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避免暴饮暴食,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蔬菜等。同时,避免过度摄入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对胃肠功能造成负担。总之,通过按摩穴位、拍打经络、锻炼身体和饮食调理等养生保健方法,我们可以刺激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调理身体,增强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足阳明胃经的养生保健,以维护身体的平衡和健康。结语足阳明胃经作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承载着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调节情绪与神志等重要任务。通过了解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穴位定位与主治、作用与功效以及养生保健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让我们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养护足阳明胃经,让身体更加健康、平衡和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