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PPT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建立生产资料...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通过和平方式进行改造的“和平赎买”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改造原因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将逐渐减少,消极作用将逐渐增大。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原料、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对国营经济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国营经济已成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主要投资者和购买者。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国家预算,实质上是工人阶级创造的社会主义积累。因此,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已是有利时机。同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造方式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公私双方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方式分配。在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由少数到多数的逐步过渡的办法。国家对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方式分配。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在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中,资本主义企业被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方式分配,国家通过委托定货、计划收购和物资分配、劳动工资、财务管理、人事安排等,对私营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督。全行业公私合营在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实行“定息制度”,规定年息五厘。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管理和使用,资本主义企业成为社会主义企业。企业利润不再采取“四马分肥”的方式分配,而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利润分配比例,在企业盈利中提取企业基金、生产发展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同时,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实行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实现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