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上)》全文段落翻译PPT
引言《兼爱(上)》是墨子的一篇重要文章,体现了墨家的核心思想——兼爱非攻。墨子(约公元前470年—约公元前391年),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是战国...
引言《兼爱(上)》是墨子的一篇重要文章,体现了墨家的核心思想——兼爱非攻。墨子(约公元前470年—约公元前391年),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爱,反对等级制度和亲疏有别的观念,提倡节约反对奢侈浪费,重视实际功用而反对空谈玄理。段落翻译第一段夫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曰:“是何伤乎?夫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恶人贼人,逆天之意,得天之罚。此吾所以知天之爱人也。不止此也,何以知天之爱人也?曰:以人之所不欲,反所以与人,则必不得于天。以人之所不欲,反所以与人,则必得于天。然则天亦何尝不爱人哉!译文:爱别人、利别人的人,上天必定会福佑他;憎恶别人、害别人的人,上天必定会降祸灾给他。有人说:“这有什么相干呢?爱别人、利别人是符合天意的,上天会赏给他福;憎恶别人、害别人是违背天意的,上天会降给他祸。这就是我之所以知道上天是爱护人的。但是,不仅如此,从什么地方知道上天是爱护人的呢?回答是:拿别人所不想要的,反过来给予他,则一定得不到上天的赏赐;拿别人所不想要的,反过来给予他,则一定得到上天的惩罚。这样看来,上天又怎么会不爱护人呢?第二段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然则卿大夫独知爱其家,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然则士庶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此何故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人之室,故窃人之室;贼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故贼人之身。此何故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人之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译文:如今诸侯只知道爱自己的国家,而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毫不忌惮地发动自己国家的所有兵力去攻打别的国家。既然这样,那么卿大夫也只知道爱自己的家族,而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就毫不忌惮地发动自己家族的所有奴仆去掠夺别人的家族。既然这样,那么一般士人和老百姓也只知道爱惜自己的生命,而不爱别人的生命,所以就毫不忌惮地用各种手段去残害别人的生命。这是什么原因呢?都是起因于不相爱啊!即使到了天下当盗贼的也是这样:盗贼爱自己的家,而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盗贼爱惜自己的身体,而不爱别人的身体,所以残害别人的身体。这是什么原因呢?都是起因于不相爱啊!即使大夫扰乱别的家族,诸侯攻打别的国家,也是这样:大夫各爱自己家族的利益,而不爱别的家族的利益,所以就扰乱别的家族以利于自己家族;诸侯各爱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不爱别的国家的利益,所以就攻打别国以利于自己国家。天下的祸乱,就是这些。考察它的起因,都是由于不相爱啊!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之不慈也,不慈之至矣!犹有臣弑其君者也,子弑其父者也,兄之不慈也,君之难臣也,父之难子也,有之乎?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