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PPT
宪法概念的提出宪法一词最早起源于西方,但中国古代也有宪、宪令、宪典之类的名词,它们虽不完全同于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法,却已具有某些宪法性文件的性质。1840年...
宪法概念的提出宪法一词最早起源于西方,但中国古代也有宪、宪令、宪典之类的名词,它们虽不完全同于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法,却已具有某些宪法性文件的性质。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提出了制定宪法的设想。近代宪法的产生清朝末年的“宪法”:清朝末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变法维新,主张制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下诏预备立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下诏确定预备立宪期为九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尽管《钦定宪法大纲》以维护皇权为核心,但仍对君主权力作了一些限制,并首次在中国法律文件中规定了人民的某些权利。南京临时政府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胜利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第一次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北洋军阀政府的宪法:北洋军阀政府先后颁布了《天坛宪草》、《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和《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等宪法性文件。这些宪法性文件由北洋军阀政府的不同派系起草和颁布,均旨在维护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新中国宪法的诞生和发展1954年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它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成果,集中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宪法。改革开放以来的宪法:自1954年宪法之后,我国宪法又经历了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三次修订。其中,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它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五次修订,充分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是我国宪法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结语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曲折与奋斗的历史。从近代的宪法概念的提出,到新中国宪法的诞生和发展,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完善,每一步都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们更应倍加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