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人物马本斋PPT
马本斋简介马本斋(1901年—1944年2月7日),原名马守清,回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
马本斋简介马本斋(1901年—1944年2月7日),原名马守清,回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早年投身奉军(东北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而毅然弃官还乡。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起一支30余人的抗日武装,任队长。1938年4月,率部加入八路军冀中军区,编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同年10月,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支队,任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部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军3200余人,缴获各种69万余支、各种炮180余门,军队发展到约10万人,建立了约10万平方公里的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司令员”。2009年,马本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马本斋的早年经历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生活所迫,自幼随父亲马守清去东北谋生。1920年,马守清病故后,靠哥哥马守臣拉扯长大。1929年,马本斋因不堪忍受地主的剥削和欺压,回到家乡献县,靠打短工和贩卖土产维持生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本斋在东北军冯玉祥部当兵的哥哥马守臣,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不做,回到家乡组织抗日。受哥哥的影响,马本斋也积极投身抗日斗争,被编为冯玉祥部抗日自卫军第27路军骑兵第4师第12旅第22团第3营战士,后任排长、连长等职。投身抗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开始。10月,马本斋所在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0军,开往抗日前线。他先后参加保卫张家口、娘子关和太原等战斗,英勇杀敌,屡建战功。1937年10月下旬,日军进犯冀中平原,马本斋率领部队到河北河间县景和镇整训。为了凝聚抗日力量,打击日本侵略者,11月,在马本斋的倡议下,冀中70多名头面人物聚会河间县阁辛庄,召开抗日救国会议,宣告成立冀中回民救国总会,推举马本斋为会长,统一领导冀中回民抗日斗争。回民救国总会的成立,使冀中回民抗日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37年12月,日军侵占河间城。马本斋带领回民干部和群众300余人,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参加了八路军冀中军区。1938年2月,回民教导总队成立,马本斋任总队长。他带领部队,在冀中军区的统一领导下,与日伪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回民教导总队不断发展壮大。到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回民支队下辖3个直属队和4个县区队,发展到2000余人,成为冀中军区一支能征善战的主力部队。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司令员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马本斋率部同日伪军作战数百次,歼敌3200余人,创造了“回民支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佳话。马本斋在作战中,十分注重人民战争,善于运用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把游击战争与运动战紧密结合起来,运用回汉群众熟悉的游击战术,开展地道战、地雷战,取得了显著成效。他率领的回民支队,被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马本斋十分注重部队的政治工作,在回民支队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开展了谈心活动,教育官兵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爱护人民群众利益。针对部队回族成分多、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等特点,马本斋在回民支队中专门设立了阿訇(伊斯兰教主持教务和讲授经典的人),负责宗教活动和民族团结教育。这既满足了回族官兵的宗教需求,又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马本斋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他生活简朴,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在战斗中,他总是冲锋在前,英勇无畏。他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广大官兵,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高度赞誉。冀中抗战的杰出领导者作为冀中抗战的杰出领导者,马本斋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员,更是一位有着远见卓识的抗日民族英雄。他深刻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因此,他积极倡导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广泛团结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同胞,以及各阶层爱国人士,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在马本斋的领导下,冀中回民支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在根据地建设中,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支援前线、宣传抗日等各项工作,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民族团结的典范马本斋一生致力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他不仅是回族人民的优秀儿子,也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典范。他始终坚持“回汉团结一致抗日”的原则,不仅在回民支队中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尊重回族官兵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而且在抗日根据地建设中,积极推动回汉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进步。马本斋的抗日事迹和民族团结精神,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而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而努力奋斗。英勇牺牲1944年2月7日,马本斋在河北蠡县不幸病逝,年仅43岁。他的逝世给冀中抗日根据地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和损失。为了纪念这位抗日民族英雄,党和政府将他的遗体安葬在河北献县烈士陵园,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活动,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向他学习。马本斋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存。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结语马本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事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繁荣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马本斋同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