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浪淘沙.北戴河的创曲背景PPT
《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夏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
《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夏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创作背景1954年夏,毛泽东主席在北戴河开会。这次开会与以往不同,一是时间长,从6月19日至8月17日,历时两个多月;二是参加会议的人多,除中央和部分中央局、分局、省、市、自治区党委及中央人民政府党组负责人外,还有500多位工商界、民主建国会、民主促进会、无党派民主人士、文化艺术界和自然科学界的著名代表。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过渡时期总路线、宪法草案、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及其他有关问题。北戴河是著名的海滨避暑胜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南部,距市中心16公里。这里有美丽的海滩和迷人的景色,自晚清以来,就逐渐成为达官显贵们的避暑胜地。在北戴河期间,毛泽东主席工作十分繁忙,除主持召开会议外,还常常在工作之余,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下海游泳,或者到海边散步,欣赏北戴河的风光。一天,毛泽东主席和身边工作人员一起,来到海边游泳、洗海水澡。畅游之后,又登上傍海悬崖,面对茫茫沧海,他沉思良久,然后,挥笔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词的创作与发表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54年10月7日《人民日报》。1954年夏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8月17日写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词中描绘了北戴河壮阔蓬勃的景象,即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又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受排挤、不得志的愤懑和孤寂思乡的情怀。词的意境与影响《浪淘沙·北戴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北戴河的海滨风光,通过景色的描绘,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胸怀。这首词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时代感,还具有丰富的美学容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词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被认为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毛泽东主席的文学才华和革命情怀,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豪情。《浪淘沙·北戴河》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使其成为毛泽东诗词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中国文学和革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