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6-N介绍PPT
轰-6轰炸机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引进自苏联图波列夫图-16轰炸机的基础上自行研制生产的中型双发喷气式战略轰炸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服役时间最长的机种之一...
轰-6轰炸机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引进自苏联图波列夫图-16轰炸机的基础上自行研制生产的中型双发喷气式战略轰炸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服役时间最长的机种之一,并仍在继续改进生产之中,短期内还将继续服役下去。基本概述尺寸轰-6轰炸机的全长34.804米,翼展33米,全高10.58米,翼面积165平方米机组机组人员共4人,分别为驾驶员、副驾驶、领航员和武器系统官载弹量内部弹舱可以携带最多9吨的炸弹或导弹,机翼下挂架可以携带最多6吨的炸弹或导弹发展历程轰-6轰炸机是在苏联图波列夫图-16轰炸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体历程如下:1950年代初,中国向苏联订购了图-16轰炸机,并在1959年开始仿制,1963年第一架样机首飞成功。随后,轰-6轰炸机开始进入批量生产并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为战略核反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轰-6轰炸机经历了多次改进和发展,包括:轰-6甲轰-6甲是在原图-16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改进后的型号,主要改进包括换装了新型的发动机和武器系统,并加装了空中受油装置等。该型号于1964年首飞,并在1970年代初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轰-6乙轰-6乙是在轰-6甲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型号,主要改进包括:换装了新型的发动机和武器系统,加装了空中受油装置等。该型号于1970年代初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轰-6丙轰-6丙是在轰-6乙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后的型号,主要改进包括:加装了空中受油装置等。该型号于1970年代中期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轰-6丁轰-6丁是轰-6系列中最为先进的型号之一,于1980年代初开始研制,主要改进包括:换装了新型的发动机和武器系统,加装了空中受油装置、卫星导航系统和火控雷达等。该型号于1980年代中期首飞,并在1990年代初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此外,轰-6轰炸机还发展了一系列其他型号,如轰-6E、轰-6G、轰-6I等,这些型号主要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局部改进或升级。技术特点轰-6轰炸机作为一种中型战略轰炸机,具有以下技术特点:结构特点轰-6轰炸机的结构基本保持了图波列夫图-16的设计,采用悬臂式中单翼布局,两台发动机并排装在机身中部两侧的发动机舱内。机身细长呈流线型,驾驶舱位于机身前部,后部为炸弹舱和货舱。炸弹舱可装载多种常规炸弹、子母弹、反辐射导弹和核弹等武器。货舱内可装载其他特殊设备或物品。动力系统轰-6轰炸机最初使用的发动机是仿制的苏联AI-20涡扇发动机,后来逐渐被国产的涡扇-8发动机替代。最新的改进型如轰-6K/G等则使用了国产的涡扇-18发动机。这些发动机为飞机提供了较长的航程和较高的飞行速度。武器系统轰-6轰炸机的武器系统包括炸弹、导弹、火箭弹和火炮等多种类型。其中,炸弹舱内可装载多种常规炸弹、子母弹、反辐射导弹和核弹等武器;机翼下挂架可以携带最多6吨的炸弹或导弹;此外还配有2门23毫米航炮用于自卫和对地攻击。最新改进型的轰-6K/G还可以发射空地远程巡航导弹(KD-20),使中国的战略打击能力大大提高。航电系统轰-6K/G配备了以惯性和全球定位组合导航系统(Gps)、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航空火力控制系统等现代化航电设备为代表的先进航电系统。此外还采用了全玻璃座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