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PPT
中国国家博物馆(英文: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
中国国家博物馆(英文: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代表国家收藏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据2018年10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显示,馆内藏品数量近400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超60万件(套),整体数量居世界博物馆前列,古代青铜器、古代陶瓷、古代玉器、古代漆器、古代绘画和书法等六大类藏品更是馆中的“镇馆之宝”。截至2018年10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三大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专题展览。截至2016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拥有“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外国雕塑”“历代绘画”“历代陶瓷”“青铜器”“玉器和水晶器”“珍宝馆”“钟表馆”“民间工艺”“当代工艺”“古代货币”“古籍善本”“宫廷文物”“少数民族文物”“文房四宝”“茶具”“明清家具”“外国文物”“精品馆”“基督教文物”“美术馆藏品”等21个专题展览。中国国家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国家机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全国先进科技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十大博物馆之一”的荣誉称号。历史沿革1912年7月9日,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成立,馆址在北京国子监成贤街旧国子监。1925年10月10日,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公众开放,定名“国立历史博物馆”,并公布《国立历史博物馆组织大纲》。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改为“国立第一历史博物馆”,又称“中央博物院筹备处”。1933年,国立第一历史博物馆更名为“国立故宫博物院”。1935年,原国立历史博物馆改称为“国立第二历史博物馆”。同年4月,国立第二历史博物馆由成贤街迁往南京朝天宫。1949年1月,国立第二历史博物馆由南京迁往台北,并更名为“国立故宫博物院”。留在北京的国立第二历史博物馆人员接管了原“故宫博物院”古物馆、文献馆部分人员及藏品,并定名为“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直属中央文化部领导。5月1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历史博物馆”。1959年,历史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对公众开放,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了“历史博物馆”馆名。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历史博物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更名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1978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恢复独立建制。198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正式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正式合并组建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2012年1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2013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2018年4月16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将对中央宣传部等30个单位党组织开展常规巡视;7月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被中宣部授予“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23年6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建筑布局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后,新馆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面,东为历史馆、西为艺术馆,中间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为界,主体建筑高63.3米,地上5层,地下3层,两侧局部为6层,建筑顶部是一个造型独特的巨大圆形穹顶,寓意着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理念。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后,形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布局,即南北800米长的中轴线与东西500米长的文化艺术轴线,在两条轴线的交汇处是3万平方米的公共大厅和中央大厅所在的中心区。中心区周围依次排布着历史馆、艺术馆、当代馆三大展馆、行政科研楼和大剧院。在3万平方米的公共大厅内,有城市景观、绿化藏品综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藏品数量近400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超60万件(套),整体数量居世界博物馆前列。这些藏品包括古代青铜器、古代陶瓷、古代玉器、古代漆器、古代绘画和书法等各大类,都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瑰宝。古代青铜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古代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辉煌。其中,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更是馆中的“镇馆之宝”,如司母戊大方鼎等。古代陶瓷陶瓷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代表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陶瓷藏品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各个时期。其中,宋代的五大名窑瓷器、明清时期的御窑瓷器等都是馆内的珍贵藏品。古代玉器中国古代玉器以其温润的质地和精美的工艺而著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古代玉器种类繁多,从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琮,到战国时期的玉璧、玉剑饰,再到明清时期的玉佩、玉摆件等,都是中国古代玉文化的代表。古代漆器漆器是中国古代工艺的一种独特形式,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古代漆器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而著称。这些漆器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漆工艺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风尚。古代绘画和书法中国古代绘画和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古代绘画和书法作品数量众多,涵盖了各个时期和流派。其中,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和书法作品更是馆内的珍宝,如唐寅的《落霞与孤鹜齐飞图》、王羲之的《兰亭序》等。展览与活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基本陈列展,也有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基本陈列展包括《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和《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等,这些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全面展示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此外,馆内还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如“历代陶瓷艺术展”、“古代玉器艺术展”等,这些展览以某一类或某一时期的文物为主题,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除了展览外,中国国家博物馆还积极开展各种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活动。馆内设有多个研究机构和学术委员会,致力于文物研究、历史研究和艺术研究等领域。同时,博物馆还与国际国内的多个博物馆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公众服务中国国家博物馆致力于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馆内设有多个服务区域和设施,如观众服务区、休息区、餐饮区、卫生间等,为观众提供舒适便捷的参观环境。同时,博物馆还积极开展各种公共教育活动,如讲座、展览导览、互动体验等,让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此外,中国国家博物馆还开通了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为观众提供在线展览、文物鉴赏、学术研究等服务。观众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了解博物馆的最新动态和展览信息,同时也可以在线欣赏到馆内的珍贵文物和高清图片。总之,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载体,也是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它以丰富的藏品、精美的展览和优质的服务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