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介绍小年PPT
小年的历史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
小年的历史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小年的习俗1. 扫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人们想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2. 祭灶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篙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3. 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心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4. 剪窗花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5. 贴春联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小年的传说1. 灶王爷的传说小年这天,民间有祭灶的习俗,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因而受到人们的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2. 白马化龙的传说传说小年这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廿三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张罗,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画画,虽已七十多岁,但生活上的事拿不起主意。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在腊月廿三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午夜时分刚把灶王圣诞图画完,想把两位画像移上灶壁,忽然你们的灶王大哥大嫂显灵了。大哥说,他终日辛勤忙碌,起早贪黑,只为天上人间一家和睦,过上好日子。现在他要回天上去了,好自休息休息。今日是一周年祭日,知道弟弟忘念旧情,担心焦烦,故显灵相劝。咱们还是一大家子人过和睦日子好,乱分家对谁都没好处。上有天公言事,下有河神监督,对你们分家的事我无能为力,上天知道。如有违背,天公河神都不答应。”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都表示仍旧在一起和睦相处,团结度日。画师说:“咱家大哥托梦显灵,咱家又有天公、河神监视,今后可要诚心祭灶,小心行事,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儿女们点头答应,全家老小才算安定下来。从此,张家小年的文化意义小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中国人民对于家庭、祖先、神灵的敬畏和感恩。1. 家庭和睦小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祭灶,吃灶糖,剪窗花,贴春联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都围绕着家庭展开,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协作。通过这些活动,人们祈求家庭和睦,幸福美满,表达了对于家庭生活的热爱和珍视。2. 敬祖感恩小年也是祭灶的日子,人们通过祭灶的方式,向灶王爷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同时,这也是一种敬祖感恩的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祖先崇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们认为祖先的灵魂会保佑后人,因此需要通过祭祀的方式来表达对于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3.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年期间的各种习俗和活动,都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比如,吃灶糖、剪窗花、贴春联等,都是人们对于幸福、吉祥、美满生活的期许和祈愿。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4.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小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通过庆祝小年,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将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小年的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小年的意义也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年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创新。1. 促进家庭和谐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家庭关系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小年作为一个家庭节日,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和谐度。通过一起参与小年的各种活动,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想法,增进感情和理解。2. 弘扬传统文化小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通过庆祝小年,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同时,小年也可以成为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3. 促进社会和谐小年作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庆祝小年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增强对于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小年也可以成为社区、单位等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契机,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综上所述,小年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的节日。通过庆祝小年,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代社会的温暖,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