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病人护理PPT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胃肠减压护理、体位护理、病情观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疼痛护理、饮食调理和预防感染等方面。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详细阐述:心理...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胃肠减压护理、体位护理、病情观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疼痛护理、饮食调理和预防感染等方面。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详细阐述:心理护理肠梗阻患者常常因为疾病带来的痛苦和不适,以及治疗的漫长过程,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与患者沟通,解释肠梗阻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以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护理与治疗。胃肠减压护理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护理人员应遵医嘱指导患者禁食,并留置胃肠减压管,以减轻肠腔上段的压力。同时,应定期冲洗引流管,保持通畅,防止堵塞,定时检查引流瓶内的负压,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禁食期间,应给予患者补液,以保证营养补充及维持电解质平衡。待肠梗阻缓解,肛门排气后,可开始进少量流质。体位护理对于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应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膈肌下降,减轻腹胀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重症患者应平卧,头转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对于术后患者,应鼓励其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腹痛、腹胀、呕吐及腹部体征情况,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若患者症状与体征不见好转或反有加重,应考虑有肠绞窄的可能。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包括:起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期间仍有持续性疼痛,肠鸣音可不亢进;呕吐出现早、剧烈而频繁;不对称性腹胀,腹部有局部隆起或触及有压痛的包块;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血性液体、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经积极非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一旦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早手术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肠梗阻会导致病人失水和电解质紊乱,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液体和电解质补充。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量、尿色以及皮肤弹性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补液方案。疼痛护理肠梗阻引起的腹部疼痛较为剧烈,护理人员可采用药物控制疼痛。但是,要注意不要使用对肠道有负面影响的药物,如吗啡类药物等。可以遵医嘱应用阿托品类抗胆碱药物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以缓解腹痛。饮食调理在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可以逐渐给予患者低脂、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但是,需要注意避免过度进食和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烧烤等。同时,要鼓励患者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含纤维素多的水果和蔬菜,少吃肉类食物,以避免咀嚼不好而形成团块,诱发肠梗阻的发生或症状加重。预防感染肠梗阻病人由于长时间卧床和操作减少,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病人进行常规的卫生和预防措施,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更换床单被褥,并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以及有无咳嗽、咳痰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