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珍人物介绍PPT
刘和珍(1904年—1926年3月18日),江西南昌人,民国时期北京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她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自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品德。她的一生...
刘和珍(1904年—1926年3月18日),江西南昌人,民国时期北京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她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自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品德。她的一生充满了对封建势力和北洋军阀的反抗,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教育背景1918年秋,刘和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今豫章师范学院)。在五四运动前夕,她深受革命思潮影响,经常阅读《新青年》、《新潮》等进步书刊,逐渐认识到新的女性肩负着改造旧中国、旧制度的责任,并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实践之中。五四运动爆发后,刘和珍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讲演,抵制日货,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她秘密同江西省学生会取得联系,在女师组织学生自治会,尖锐抨击当局束缚学生的封建校规,迫使校方取消了多种禁规。1921年,刘和珍继续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公开宣战,在江西首倡女子剪发,一时轰动南昌,开创了江西女子剪发的新风,推动了社会改革。同年冬,她在南昌发起组织了进步团体“觉社”,并亲自编辑《时代之花》和《江西女子师范周刊》,宣传进步思想,受到各校青年学生的欢迎。1923年秋,刘和珍来到北京,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入女师大英语系。学习期间,她经常到北京大学旁听李大钊讲授的《社会学》、《女权运动史》等课程,回校后广为传播。她也是鲁迅先生作品的忠实读者。由于她思想进步,成绩优异,善于团结同学,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信赖,被大家推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学生运动领袖在北京求学期间,刘和珍积极参与学生运动,成为当时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她曾领导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尖锐抨击校方的不合理规定,并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北洋军阀宣战。1924年11月,针对女师大校长杨荫榆维护封建礼教的行为,刘和珍作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成为驱杨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她坚决反对杨荫榆的无理要求,并领导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抗议活动,最终迫使杨荫榆辞职。1925年8月,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颁布解散女师大,并派武装军警和流氓打手多次打进女师大,逼迫学生离校。面对这种情况,刘和珍亲率学生誓死抵抗,并通电各界表示坚决反对解散女师大。她的坚定立场和勇敢行动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支持。英勇牺牲然而,在1926年3月18日的三·一八惨案中,刘和珍不幸遇害,年仅22岁。她为了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为了维护学生的权益,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她的英勇牺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哀悼,鲁迅先生更是撰写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来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学生。影响与纪念刘和珍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她的坚定信仰、勇敢行动和牺牲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她的事迹被广泛传播和纪念,成为激励人们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力量源泉。每年的3月18日,人们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这位英勇的女学生领袖。总之,刘和珍是一位具有坚定信仰、勇敢行动和牺牲精神的革命者。她的一生充满了对封建势力和北洋军阀的反抗,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她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后人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