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平安相伴PPT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可以在瞬间摧毁建筑物、破坏交通设施、引发火灾、水灾等次生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了解地震、认识地震的前兆、...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可以在瞬间摧毁建筑物、破坏交通设施、引发火灾、水灾等次生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了解地震、认识地震的前兆、了解地震的危害以及掌握地震逃生技巧,对于保护自身安全、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认识地震地震的定义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的成因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不稳定的部位,特别是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形成地震活动活跃的地震带。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地震的分类地震按照震级大小可分为微震、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强烈地震和大地震。按照地震发生的原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地震的周期性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表现为在一定时间段内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称为地震活跃期;而另一时间段内地震活动相对来讲频率少,强度小,称为地震平静期。地震的前兆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宏观前兆宏观前兆是指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这些现象包括:地下水异常如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等动物异常如牛马驴骡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等;猪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等;羊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等;狗狂吠不休、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等;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等地光和地声临震前的很短时间里,大地常会突然发出彩色的或强烈的地光,还可能发出“轰隆隆”的或像列车通过、或像打雷般的巨响微观前兆微观前兆是指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异常现象。这些现象包括: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助于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地形变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地球物理变化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如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生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定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有助于预测地震需要注意的是,地震前兆是复杂多样的,但并非每次地震前都会出现前兆,也并非每次出现前兆都会发生地震。因此,在发现前兆后,应尽快向地震部门报告,以便进行专业分析和判断。地震的危害地震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直接灾害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还会导致地面破坏,如地面开裂、塌陷,喷水冒砂等;此外,还会造成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次生灾害地震还会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如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等。例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唐山市内多个化工厂和炼油厂发生火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外,地震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地震逃生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和采取正确的逃生技巧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地震逃生的建议:室内逃生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室内,应迅速躲到坚固的床或桌下,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如果地震发生在晚上,不要使用明火,以防引发火灾室外逃生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室外,应尽量避免靠近高大建筑物、树木、电线杆等可能倒塌或产生其他危险的物体。如果你在开阔地带,可以原地蹲下,用手保护头部。如果你在山区,应远离山崖、陡坡和高压线,以防山崩和电击学校逃生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学校,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迅速躲避到课桌下或墙角,避免站在高大的家具旁边。地震过后,应按照老师的指示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公共场所逃生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商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应迅速找到结实的柜台、柱子或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柜台,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在工作人员组织下有秩序地疏散高楼逃生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高楼里,应远离高层楼的窗户,因为高层楼面向马路的那面墙很不稳定。地震时,千万不能使用电梯,因为一旦断电,电梯可能卡住。如果地震发生在搭乘电梯时,应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自救与互救地震后,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下,要保持冷静,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设法脱险。如一时不能脱险,不要勉强行动,应做到:保持呼吸畅通。设法将双手从压塌物中抽出来,清除头部、胸前的杂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移开身边的较大杂物,以免再次被砸伤或因倒塌建筑物的灰尘呛闷发生窒息;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和头部。保持存身空间。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确保有足够的空气流入。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若有可能,应记着朝向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若被困在室内,可尝试敲击管道等物体,发出求救信号总之,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和采取正确的逃生技巧至关重要。同时,了解地震的前兆和危害,做好防范和准备工作,也是减少地震损失的重要措施。防震减灾,平安相伴,让我们一起关注地震安全,共同守护生命财产安全。 五、特定场所的防震减灾策略1. 住宅在住宅中,应优先选择坚固的家具下躲避,如床、桌等。避免靠近窗户、玻璃门等易破裂的地方。如果地震发生在夜晚,尽量使用手电筒,避免使用明火。地震结束后,尽快从安全的出口撤离,避免使用电梯。2. 办公楼在办公楼中,应迅速躲避到办公桌下或坚固的墙角,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地震过后,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有序撤离。注意在撤离过程中不要推挤,避免发生踩踏事件。3. 学校学校应定期进行地震演练,让学生熟悉地震逃生的流程。地震发生时,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迅速躲避到课桌下或墙角,避免站在高大的家具旁边。地震结束后,按照老师的指示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4. 商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在商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应迅速找到结实的柜台、柱子或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柜台,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地震过后,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有序撤离。5. 交通工具如果地震发生在交通工具上,如汽车、火车或轮船上,应保持冷静,尽量稳定车辆或船只,避免发生撞击或翻覆。如果可能的话,尽快停车或靠岸,然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总结防震减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逃生技巧、定期进行演练、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都是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的关键。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构建防震减灾的坚固防线,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上就是关于“防震减灾,平安相伴”的完整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再次强调,防震减灾,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创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家庭防震准备1.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每个家庭都应该制定一个防震计划,明确每个家庭成员在地震发生时的应对策略和行动步骤。包括如何快速找到安全的避震地点、如何安全撤离到室外、如何在户外集结等。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熟悉这个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2. 准备家庭防震包家庭防震包是应对地震灾害的重要工具,里面应包含一些必要的生存物品和急救用品。例如:手电筒、备用电池、便携式充电器、备用食品和水、急救药品、防尘口罩、手套、便携式收音机、便携式应急灯具、多功能工具刀等。这些物品可以在地震发生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保障家庭成员的生命安全。3. 定期检查家庭设施定期检查家庭设施,确保它们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例如:检查电线、燃气管道是否老化或破损,检查家具、电器是否稳固,检查窗户、门锁是否正常等。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修理或更换。4. 加强家庭成员的防震意识加强家庭成员的防震意识,让他们了解地震的危害和应对方法。可以通过观看防震减灾宣传视频、参加防震减灾知识讲座等方式,提高家庭成员的防震意识和应对能力。社区防震减灾1. 建立社区防震减灾组织社区应建立防震减灾组织,负责组织和协调社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可以组织居民参加防震减灾知识培训、定期进行地震演练、检查社区设施的安全性等。2. 完善社区防震减灾设施社区应完善防震减灾设施,包括建设抗震能力强的建筑、设置安全避难场所、配备消防器材等。同时,社区还应加强对这些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3. 开展社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社区应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能力。可以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组织知识讲座等方式,向居民普及地震知识、传授应对技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责任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责任。政府应制定和完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防震减灾科技水平、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企业、学校等单位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按照防震减灾要求开展工作。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防震减灾工作中来。企事业单位应制定防震减灾预案、定期进行地震演练、加强员工的防震减灾培训等。媒体也应发挥自身优势,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报道,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总之,防震减灾是一项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只有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真正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和伤害。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