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人物介绍PPT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以下是对袁隆平人物介绍:人物生平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从事教学及杂交小麦、杂交水稻研究。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热带生物研究所的试种田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IRRI的品种资源和美国的品种资源一起组成了世界四大最原始的水稻核心种质。袁隆平与 IRRI 开始合作进行水稻杂交优势利用协作研究。1971年与IRRI组成国际水稻研究所,袁隆平担任国际水稻研究所试验室主任。1979年任湖南农业科学院院长、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1985年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8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任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2000年任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选委员会委员。2004年任第二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选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宏观决策咨询小组成员、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顾问委员会委员及生物安全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2005年任第三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选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宏观决策咨询小组成员、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顾问委员会委员及生物安全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任中国杂交水稻学会名誉理事长。2011年任中国人民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董事会战略与决策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稻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2013年任中国种子协会名誉会长。2014年任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2015年当选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当代发明与技术创新国际组织发明人理事会主席。2017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首个在中国出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上诺奖时已转为中科院院士)。2019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专职)。2020年当选为第七届中国科协名誉主席。此外还长期担任世界银行/国际水稻研究所中国首席顾问、国际发展中心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副主席等重要职务。还是《The Crop Journal》(作物学报英文刊)等多家国内外著名杂志的荣誉编委或编委,《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杂交水稻》等杂志主编或名誉主编,《前沿科学》杂志创刊主编及执行主编,《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科学院院刊)等杂志的编委或通讯编辑。曾任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湖南省作物学会理事长等职务。还曾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名誉理事长、湖南省科协名誉主席等职务。人物贡献学术贡献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据不完全统计,自1981年以来,他的相关作品应用于中国的生产稻谷达2.25亿多千克(至2012年),为中国使用粮食总增产达6亿多千克,良种在中国的应用覆盖率提高到了约60%,科技对中国农业的贡献率因此上升了约20个百分点。同时,“杂交水稻之父”的声望让他备受世界瞩目,因此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此后他主要把资金用于科学研究,参与组织了五次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亚、非、欧许多国家的80多位学员,使他们回国后都成为了各国杂交水稻研究和开发的骨干和强将;另一方面,他领导着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在国内外推广面积达数千万亩以上,同时积极开展分子育种研究,致力于将分子生物学的前沿技术应用于杂交水稻育种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