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文化影响PPT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主笔。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梁启超与维新运动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最有影响的理论家,他大肆宣扬改良派的“变法图存”思想,称其“将救亡图存与君主立宪统一起来”。他以康有为的“三世六书”为理论武器,将进化论与儒家思想结合,论证中国封建制度的腐败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指出中国必须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才能转弱为强。在宣传变法思想方面,梁启超有意识地将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他一方面在《变法通议》中详细阐述了“变法”是“天下之公理”,另一方面又认为中国传统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精神是救亡图存的重要因素;他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企图调和东西方文化矛盾。梁启超与《时务报》1896年8月9日,《时务报》正式出版。《时务报》以政论为灵魂和主旨,将政论文章与新闻报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创了近代报刊的新体裁——政论性报刊。梁启超的政论思想体系以进化论为核心,吸收西方政治学说的精神,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论幼学》、《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等文章都有充分体现。梁启超与戊戌变法1897年冬,梁启超协助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学馆,培养维新人才。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往国外,梁启超奉旨进京。梁启超进京后致力开通风气,成立以保国会为首的维新组织团体。组织保国会以推动维新运动。此后梁启超和康有为合编《戊戌奏稿》(又名《圣祖仁宗实录节要》),编辑《日本政鉴》等书以作为维新运动的宣传参考。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梁启超在日本人保护下逃往日本。梁启超与《饮冰室合集》《饮冰室合集》是梁启超著作的汇编。《饮冰室合集》分专集和文集两部分。《专集》是梁启超自编入藏之书,《文集》则是由编者编订。1936年合印于上海中华书局。中华书局另精选《饮冰室专集》四册出版。《专集》共三十四册,《文集》共六册,《专集》和《文集》统称《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与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梁启超主张凡中国所有的土地,只能分割给中国人自己管理。他对学生运动表示同情和支持。后来他组织了“宪法研究会”,主张用宪法来限制政府权力。他的这一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他的学生丁文江、汤尔和等都参加了这个组织。梁启超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1922年以后,随着欧战结束和国内政局变化,梁启超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开始发生重大影响。他在这一时期发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公开宣扬文化保守主义,鼓吹对西方文化采取“迎头赶上”的态度。同时他极力推崇儒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