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安徽定远PPT
定远县,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江淮之间,皖中腹地,地理区域位置在北纬32°27′~32°57′,东经117°12′~118°15′之间,...
定远县,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江淮之间,皖中腹地,地理区域位置在北纬32°27′~32°57′,东经117°12′~118°15′之间,东与滁州市南谯区、全椒县接壤;西同合肥市庐江县、淮南市凤台县为邻;南连马鞍山市和县、含山县;北与淮南市凤台县、蚌埠市怀远县毗连。总面积3001平方公里,全县近300万人。历史沿革定远县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定远属楚地。秦楚分疆时,定远属九江郡。秦末,项羽在定远成立项家军,为楚怀王大都督。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始设定远县,属淮南国九江郡。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定远属扬州总管府寿州。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定远改属淮南道寿州。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金兵占领定远,属濠州。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占领定远后,改称临濠府。后又还定远县治,属中立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改中立府为凤阳府,定远县属凤阳府。清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建省后,定远属安徽省凤阳府。民国初年,改属安徽省淮泗道。后因军阀割据,境内属五里三城(二郎庙、炉桥、永康、珠龙)。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后,定远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为纪念抗日民主县长费晴于同年4月在定远炉桥英勇牺牲的壮举,将定远炉桥镇改名为费家集镇。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定远县城,建县民主政府于同年12月成立,属江淮行署滁县专区。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远县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61年4月改属安徽省滁州市。行政区划截至2022年,定远县辖22个乡镇:定城镇、炉桥镇、张桥镇、藕塘镇、永康镇、桑涧镇、二龙乡、拂晓乡、郭集乡、蒋集镇、池河镇、连江镇、仓镇、界牌集镇、七里塘乡、能仁乡、朱湾镇、吴圩镇、义和集镇、西卅店镇等乡镇;以及九梓村(托管)。县政府驻定城镇。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定远县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连淮扬准经济区腹地、京沪高速铁路和京福高速铁路北侧东西线上,是合肥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同时又位于淮河中游西北部,淮南、蚌埠、宿州、滁州四市结合部;处北纬32°27′~32°57′,东经117°12′~118°15′之间;东与滁州市接壤;西与合肥市庐江县交界;南连马鞍山市和县相邻;北与淮南市凤台县毗邻;并与淮南市毛庄遗址相望。南北长82千米;东西宽76千米;总面积3001平方公里。东距南京、上海直线距离分别为250公里和450公里。境内京沪高速铁路北侧东西线上有两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地形地貌定远县地势大致是北高南低。境内地貌按其成因主要可分剥蚀堆积地貌和侵蚀堆积地貌两大类型。在以剥蚀堆积地貌为主的丘陵地区相对突起较高的山峰有麻山、大横山等;低山丘陵多呈波状高低起伏的丘陵平原景观;河流沿岸地势稍高。在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