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 民国时期著名将领 人物介绍PPT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乐昌客家人,汉族。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总统...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乐昌客家人,汉族。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总统自由勋章和国民政府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1909年参加同盟会。1916年考入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后至广东,任孙中山大总统警卫团第一营营长。北伐时任第一师师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师长。1933年任第五军军长,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和对红军长征的追击。1937年任滇黔绥靖公署主任兼贵州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参加淞沪抗战、兰封会战、南浔作战。1939年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1946年内战爆发时,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进攻苏北、安徽、山东各解放区。莱芜战役失败后,被撤职,后改任参军长。1949年调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海南防卫总司令。1950年撤往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行政院”政务委员、“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1998年5月3日逝世于台湾,享年103岁。以下是一些关于薛岳将军的生平事迹:早年经历与参军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广东韶关乐昌客家人,汉族客家人后代,客家民系。薛岳家境殷实,出生时其父为其取名为薛仰岳。其父希望儿子能够成为像岳飞一样的人,且薛家祖坟位于韶关乐昌市坪石镇属地的乌龙排,距离乐昌市区50多公里,乐昌地势险要自古便是军事家必争之地,薛家祖坟背靠乌龙排山脚朝江下流可居高临下据险而建,乌龙排山势走向为头北尾南此乃龙脉走向也!薛家祖坟龙脉相连左有高山为靠右有江水为照形成坐北朝南格局乃为风水宝地也!薛岳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和客家人的熏陶变得知书达理、勤奋好学和刚正不阿。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薛岳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并参加了广东北伐军第二预备队。随后被选送日本士官学校深造,在那里他深受日本教官的熏陶并逐渐树立了自己的军事思想并得到日本教官的赏识并视为己出并一再表示愿资助其到国外深造但由于自己一心想回国革命最终婉言谢绝了日本教官的好意。学成归国后薛岳加入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在广州担任孙中山大总统警卫团第一营营长。北伐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和第四军师长并参加了国共分裂后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全歼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武装而得到“左倾”激进分子陈独秀等人的高度赞扬被认为这是反共的“伟大胜利”。红军长征与抗战1934年夏任第五军军长并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红军长征开始后任中央红军追击军总指挥兼第三十六军军长率部由江西寻乌向广昌方向前进在会昌县与红军作战三个月而一无所获。随后率部参加粤湘桂边作战。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薛岳指挥作战运用了纵深配备搜索和宽正面、多地段突然强渡河川等战术并以重兵控制南岸河谷和两翼要点地区使红军无机可乘而被迫转移战场。此役胜利后因功升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湘赣两省代省长率部驻扎于修水构筑工事封锁湘赣边区与鄂豫皖边区、湘鄂川黔苏区相连接的地段防止红军突围入川并布署第二次长沙会战并以重兵向长沙合围意图将红军逼迫于长沙而全歼之但由于白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