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琪翔的一生PPT
黄琪翔(1892年9月24日—1966年10月3日)字御行、遂生,广东梅县人,北伐、抗日战争时期名将,国民党陆军上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加...
黄琪翔(1892年9月24日—1966年10月3日)字御行、遂生,广东梅县人,北伐、抗日战争时期名将,国民党陆军上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参加过第一次到第三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同年,任中国共产党党员(后脱党)。1927年冬,任国民政府军政部政务次长兼军事交通处长。1928年冬,任军政部政务次长兼兵工署署长,1930年任军政部政务次长兼兵工署署长和军用仪器制造实验处处长,为组建中央军政领导机关之始创人员之一。黄琪翔是中国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早年经历黄琪翔出生于广东省梅县白渡镇榕树下村,其父亲黄茂林生有二子:长子黄敬祥(凤鸣)、次子黄琪翔(御行)。黄琪翔原配叶楚伧之姐叶楚清。黄琪翔5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李氏教养长大。少时就读于丙村三堡学堂(私塾),后入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辛亥革命后,到嘉应专门学校学习。不久,到广东将弁学校学习军事。投身民主革命黄琪翔于1911年10月广东光复时毕业离校,旋与同学80余人参加广东北伐军敢死队。敢死队解散后,他回到梅县任学兵营连长。北伐及国共合作时期第一次北伐第一次北伐时,黄琪翔任攻城指挥官。当时湖北督军王占元派三个师约2万人驻守武穴到九江一带,顺江而上由安庆到岳阳为北军战线;由长沙北伐之友军则沿平江进击毛陈至萍乡入赣。黄部攻击前进之际,因孤军无援而被迫单方面停战撤退。此即“武穴停战”一事。此次战事发生后不久孙传芳就乘机谋和而北伐军队则整装撤回南京以准备新的战斗计划。当时黄琪翔部驻扎九江担任警戒。当时孙传芳下令调集六个师和四个混成旅以及一个骑兵旅到江西和安徽境内与北伐军对抗。当黄琪翔得到情报后便秘密派遣军队先行破坏道路并烧毁桥梁以及预先在长江两岸埋藏地雷等物以作防备。当孙传芳的军队向北伐军发动攻击时便中了黄琪翔的埋伏而被迫折回。此时孙传芳的军队因连续作战已疲惫不堪而士气低落,最后终于被北伐军打败并被逼退出江西及安徽两省。此时孙部退守南京而北伐军则乘胜追击并克复南京。黄琪翔于此战役中立下大功并被提升为第21师师长兼总指挥官。第二次北伐当时张作霖挥师南下与孙传芳合力反攻山东并夺回济南一线要地而阻断了北伐军的进攻道路。当时蒋介石只好调集军队由河南出发以打通津浦线并南北会攻济南以打通南北战线。当时黄琪翔部作为总预备队并掩护主攻部队的后方;同时又派出侦察队与便衣队相互配合以侦察敌情以及制造谣言扰乱敌方军心;此外还负责破坏铁路以断绝敌军的交通运输及阻其退路;另外还构筑工事以备战时之需;最后还协助友军作战并相机援助其各部。在会攻济南一役中黄部与友军密切配合而协同作战并先行占领了飞机场及占领了张庄的敌军阵地而形成了对敌军的包围圈以协助友军突袭成功;同时又协助友军收复了德州与平原;最后还协助友军肃清了齐河一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