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个人介绍PPT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7月29日),原名钱学森,汉族,生于上海,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航天专家和数学家。他为中国研制出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和...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7月29日),原名钱学森,汉族,生于上海,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航天专家和数学家。他为中国研制出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和战略导弹,并推动建立了中国导弹、航天工业体系,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中国导弹之父”。早年经历钱学森出生于中国上海,父亲钱均夫,母亲章兰娟。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但他的父母非常重视教育,尤其是数学和科学。在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钱学森就对科学充满了兴趣,经常用零花钱买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器材,自己动手做实验。钱学森在1923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更为广阔的知识领域,特别是物理学和数学。他对这些学科的兴趣日益浓厚,开始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进行自学。1929年,钱学森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他在大学期间展现出了出色的才华和勤奋精神,赢得了校长的赞誉。在交通大学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了航空工程,这个领域深深地吸引了他。留学美国1935年,钱学森获得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的资格,前往美国攻读硕士学位。他先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后来又转攻航空理论。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的过程中,他深受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赏识。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深入研究了航空理论和空气动力学,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完成了《高速气流的相似律》,与卡门合作发表了《可压缩气流的一体化理论》等多篇重要论文。这些研究成果使他在美国学术界崭露头角,并为他今后在航空科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术成就1. 空气动力学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与卡门合作,提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这个公式在空气动力学中被广泛应用。此外,他还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的概念,这一概念对于超音速飞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 喷气推进技术钱学森在喷气推进技术方面也有突出贡献。他参与了美国火箭项目的研究,并担任美国国防部科学委员会的顾问。他提出了火箭飞行的基本原理和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方法,对于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3. 卫星和宇宙航行钱学森对于卫星和宇宙航行方面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参与了中国第一个卫星计划,并提出了中国第一个卫星计划的科学方案。这个方案对于中国卫星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还提出了“宇宙航行三部曲”的概念,即载人飞船、月球探测和太阳系探测三个阶段的发展路线。回国报效钱学森在完成学业并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后,一直心系祖国的发展。1949年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钱学森决定回国报效。然而,他的回国之路并不顺利,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阻挠和打压。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各种途径最终回到了祖国。回到中国后,钱学森立即投身于中国的导弹和航天事业。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和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领导和推动了中国的导弹和航天工业的发展。在他的指导下,中国成功研制出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和战略导弹,这对于中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晚年生活晚年的钱学森过着简朴而充实的生活。他继续关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并积极参与各种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他还致力于宣传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技术教育,为培养新一代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此外,钱学森还与夫人蒋英育有一子一女:钱永刚、钱永真。他们均秉承家学渊源,各自在科学和音乐领域取得了优秀的成就。荣誉与纪念钱学森因其卓越的成就和贡献而获得了许多荣誉和纪念。他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此外,许多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城市也纷纷设立了钱学森图书馆、纪念馆、研究所等机构,以缅怀他的功绩和传承他的精神。同时,他的生日被定为中国的航天日(12月11日),以纪念他在中国航天事业上的杰出贡献。逝世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