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PPT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隋代开始兴盛,唐代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边塞诗之中,...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隋代开始兴盛,唐代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边塞诗之中,有些宏伟悲壮之作,不仅揭露了当时的军中黑暗,或反映了征戍者的艰苦生活,还能抒发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边塞诗的历史发展边塞诗的发展历程总体上与上述的汉乐府民歌、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发展历程同步,并且唐代以前的边塞诗的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边塞诗进入发展高潮的铺垫和酝酿阶段。从初唐开始,边塞诗在边塞战争的现实基础之上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阶段,其主体是盛唐边塞诗。初唐边塞诗的主旋律及其变调:初唐边塞诗昂扬奋进、积极向上的精神基调既具有经久不衰的历史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奠定了盛唐边塞诗雄浑豪放、慷慨悲凉的基本风格。这一基调在初唐边塞诗创作中得以光大,同时又有新的变异。初唐边塞诗的基调与其他朝代的边塞诗相比是独具特色的。从诗人身份来看,以富有边事知识的文人、将军为主;从创作背景来看,与边境多事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从思想感情来看,因对边塞的描写而使原有的时代之感升华为家国之感;从创作风格来看,有积极进取、意气风发的昂扬之调,亦有情调悲苦的“征戍之苦”。盛唐边塞诗的成就和特点: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盛唐边塞诗以其风骨和格调首先就明告世人,去六朝纤靡冶艳的文风,而自振刚健高华的气象。盛唐边塞诗以高华的字面,格调雄浑崇高,使其悲壮意味得到强力的外化,在吐弃六朝残习的同时表现出高迈的理想境界和高亢的英雄气概。其阔大的意境、昂扬的主题、豪迈的格调本身就能激励人们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盛唐边塞诗成就最高的是高适和岑参。边塞诗的意象与主题意象自然景观类:包括大漠、绿野、长河、秋月、春雪、酷热等极具西北边地特色的景物。这些景物并非单纯地显露自然景观的物象,而是以它们为媒介体传达出一种征戍者的情感意绪并形成一种社会文化内涵。社会器物类:战车、宝剑、弓箭、老营、战马、死尸等物象构成了社会器物类意象。这些意象或是战事武器的象征物或是战争惨烈的见证物或是战乱生活的必需品或是英勇战士的亲密伴侣。它们作为社会器物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融入到诗歌当中就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重的悲剧色彩。主题由于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积淀,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均将西北视为边患多发地区并常组织反击战争。而“西北”便逐渐成为了这类战争聚集爆发的区域并成为历代文士吟咏的话题之一。古人已开始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西北边患的认识与思考并传达出守土戍边之人的内心感受与情感体验从而形成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并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因此西北边患也就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历代文人吟咏传唱着。而西北边患诗歌主题就是表达守土戍边征人思乡之情的诗歌主题。边塞诗的价值与影响价值借诗歌意象传达戍边战士炽热内心世界的人文价值以及军旅生活写实中蕴涵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揭示战争本质的多重意蕴古代西北边患诗歌中不仅有反映战争题材的征戍诗也有抒发将士豪情斗志的壮行诗还有表达思妇征人相思之苦的闺怨诗等不同题材与主题的诗歌这些不同题材与主题的诗歌表达出了多重意蕴且每一重意蕴都闪耀着人文的光辉并给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这些不同题材与主题的诗歌之所以能传达出多重意蕴首先是因为诗歌本身具有多义性特征并有着丰富的象征性与寓意性而且这些不同题材与主题的诗歌在传达这些意蕴时都离不开一系列典型意象如大漠、绿野、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