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残运动会PPT
亚残运会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简称亚残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残疾人综合性运动会,由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员国轮流主办,每四年举办一届。参赛国主要分布在东亚...
亚残运会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简称亚残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残疾人综合性运动会,由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员国轮流主办,每四年举办一届。参赛国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由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亚残运会的历史亚残运会的前身是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和亚洲残疾人运动会。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初由日本、中国、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的残疾人体育界发起,轮流在上述四国举办,后来演变成正规的国际性赛事。自1959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赛事不定期举办了11届。1985年国际残疾人体育委员会成立后,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纳入国际残奥委员会的管理之下。随着亚洲残疾人体育交流的日益频繁,建立亚洲残疾人运动会是亚洲各国所迫切需要的。亚残运会比赛项目亚残运会比赛项目一般与亚运会相同,但根据亚残奥委员会对运动员分级的规定,只有特定定义的“非残疾”运动员才能参加亚运会比赛。因此,在游泳、田径、篮球、举重、自行车等几个项目中,参赛运动员的残疾类别在亚运会中有所限制。但是随着残奥运动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亚残奥委员会开始在亚运会中增加一些项目的残疾类别限制。比如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就将赛艇和跆拳道设为仅限“非残疾”运动员参加。此外,部分项目中还有年龄限制,例如跆拳道和斯诺克等。历届回顾第一届时间:2010年12月12日至12月19日地点:中国广州参赛国家/地区:25个比赛项目:共22项运动员人数:来自亚洲各地的约700名运动员和200名随队官员主体育场:广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第二届时间:2013年1月5日至1月13日地点:韩国仁川参赛国家/地区:37个比赛项目:共设19项比赛项目(游泳、射箭、田径、羽毛球、篮球(轮椅)、硬地滚球、自行车、马术、击剑、足球(轮椅)、举重、乒乓球、跆拳道、网球、排球(轮椅)、轮椅篮球、轮椅击剑、轮椅橄榄球、轮椅网球等)运动员人数:来自亚洲各国和地区的近600名运动员和200名随队官员参赛。主体育场:仁川文鹤竞技场第三届时间:2016年10月9日至10月17日(原本定于2016年9月6日至9月17日举行)地点:中国杭州(主场)和宁波、温州、湖州德清县(分赛场)参赛国家/地区:4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北)比赛项目:共设22个大项、27个分项、152个小项。竞赛项目首次与杭州世界残运会相一致,部分比赛因场地条件和场馆容量所限进行适当调整(例如网球)以及除坐式排球外其他所有项目均按照国际体育组织的要求进行分级。此外,为了进一步体现“平等参与”的残奥精神,部分项目还首次设立公开组与非公开组两个组别。公开组是指身体功能永久损伤程度较轻或无损伤的运动员参加的比赛;非公开组是指身体功能永久损伤程度较重或中度损伤的运动员参加的比赛。公开组与非公开组的设立将使更多重度残疾的运动员有机会参与国际性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