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我的教育启示PPT
记得初中的课堂上,我们就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的主旨是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记得初中的课堂上,我们就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的主旨是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这次重回去再读,也许是步入大学,阅历逐渐丰富,我发现鲁迅是在告诉我们,孩子在什么年龄段就该做什么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阅读鲁迅的文字,就是品读鲁迅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能真切的看见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作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突然间,我好像回到了过去,与小伙伴在公园里追逐奔跑,蹲在草地上抓蚯蚓,感受风声、感受阳光……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有的家长刚怀上孩子,就担心他会输在起跑线上,接受各种胎内教育;本该是开心玩耍的年纪,家长却要安排学习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内容,进行超前教育。“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这大概是鲁迅的父母用来吓唬鲁迅的话,就好比现在的家长会告诉孩子“你不好好学习就去搬砖种地”,那么孩子心中是否会产生对自己的怀疑与失落,这些为什么有会历史重演呢。但即使是去上学,也无法泯灭鲁迅的无尽童趣。“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老师让鲁迅“只是读书”,幼年的鲁迅只会觉得书塾枯燥无味。孩子在什么年龄段就该做什么事,对于教师来说,便是要遵循教育的循序渐进规律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尊重儿童发展的顺序性、连续性,尊重知识的积累的连贯性,并在教育的过程中使它们互相匹配。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比如我们在为学生传递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学科的逻辑顺序,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顺序在教学中要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举例说明,例如我们在讲授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时候会为大家突出讲解重难点部分,帮助大家消化和吸收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举例说明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要将知识点按照顺序从简单到困难的程度逐渐提高,帮助学生能够有梯度的进行学习。总结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会经常使用循序渐进原则,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从而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拔苗助长的故事也就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