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杉本博司PPT
日本当代摄影名家辈出,但杉本博司的作品尤其独树一帜。这位今年61岁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自然历史博物馆、老式影剧院以及世界各地广阔无垠的大海,呈现出一幅幅冷静...
日本当代摄影名家辈出,但杉本博司的作品尤其独树一帜。这位今年61岁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自然历史博物馆、老式影剧院以及世界各地广阔无垠的大海,呈现出一幅幅冷静凌厉的作品,黑白的影像世界于宁静无声处震撼人心。杉本博司生平1948年出生于东京下町的御徒町(今台东区),家中是银座经营有成的美容用品商社「银美」,父亲为业余落语家。在少数未受空袭轰炸的地区成长,自认是「战前日本人」。欧美媒体询问出生地时,他的答案通常是「被占领的日本」。1960年代 ____学校的西式教育在母亲影响下,进入私立____名校立教中学(今立教新座高中),接受西方的油画与雕塑等美术教育。高中时期参加摄影社,爱用机款是MAMIYA6。基于将来(可能)继承家业的考虑,大学就读立教大学经济系。1970年 赴美70年代正逢日本学运风潮,大学毕业的杉本博司无继承家业之意,在母亲同意下赴美,同年进入洛杉矶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学习摄影,于1972年毕业。1974年 创作之外的身分---艺术商移民纽约,先后获纽约州政府、古根汉、美国教育协会的奖学金,开始摄影创作。此后约十年间,杉本博司往来日本纽约两地,身兼古董商。此时期的经验养成杉本日后收藏日本古文物的习惯,也培养出他对日本古美术、建筑、文学、历史的造诣。1976年 杉本博司发表首组作品「透视画馆」,透过摄影将「时间」与「历史」可视化的创作主题于焉定调。1977年 于日本南画廊举行首次个展1980年 于纽约Sonnabend艺廊举办首次海外个展,并陆续在洛杉矶现代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德国古根汉美术馆、法国卡地亚基金会等地巡回展出,受到高度评价。透过杉本博司的创作,原本被视为低自由度的摄影媒材,展现了新的可能性。2001年 获颁素有「摄影诺贝尔奖」之称的哈苏相机基金会国际摄影奖。2005年 日本东京的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举办了一个极为重要与成功的大型摄影回顾展「时间的终焉」(End of Time),展出杉本博司横跨1975至2005年的30年来,各个时期的不同系列作品,为数100件以上,同时展出新作和未公开发表过的作品,是他一生作品最为完整的呈现。参观人次创该馆纪录。2006年 在美国首府华盛顿的赫胥鸿博物馆和雕塑花园(The 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巡回展出,除了上述所知的不同时期系列作品,还包括了他以无限远的双倍焦距所拍摄的「观念之形」系列,传达了他对空间的形色观念。2008年 海景联作「Black Sea, Ozuluce; Yellow Sea, Cheju 」于纽约拍出1,650,000美金(亚洲当代摄影作品最高纪录)。2009年 获颁高松宫殿下记念世界文化赏。杉本博司被誉为「最后的现代主义者」,他的创作将东西方史学、哲学和美学带入摄影,极致了摄影意义,并将摄影作品提升至艺术品层次。除摄影创作,他还经手室内设计、能剧舞台、神社等建筑工作。杉本博司作品《透视画馆》(Dioramas, 1975-1999)《剧院》(Theaters, 1975-2001)《海景》(Seascapes, 1980-2002)《恐怖馆》(Chamber of Horrors, 1994-1999)《佛海》(Sea of Buddha, 1995)《建筑》(Architecture, 1997-2002)《阴翳礼赞》(In Praise of Shadows, 1998)《肖像摄影》(Portraits, 1999)《松林图》(Pine Trees, 2001)《护王神社-相称的均衡》(Appropriate Proportion, 2002)《观念之形》(Conceptual Forms, 2004)杉本博司成就他的作品如今稳居亚洲当代摄影拍卖纪录,在《泰晤士报》公布的20世纪200位最伟大艺术家排行榜上,他是日本4位上榜艺术家中唯一在世的摄影家。1.54亿年历史的鸟化石、掉在德国小村子里的陨石、阿波罗号宇航员在月球上吃剩的食物、旧石器时代的砍树和凿木工具、1400年前的埃及死者之书、公元前2000多年的苏美尔文明的楔形文字、南宋牧溪的《潇湘八景》、伦勃朗的画作、法国18世纪的解剖图hellip;hellip;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藏品,展示出作为古董收藏家身份的杉本博司。作品观赏《海景》《自然博物馆》《建筑》《剧院》作品分析这幅照片是纽约世贸中心崩塌之前三年拍摄下来的,用杉本博司的话说“看起来像两座阴森的墓碑”,“当非生命的建筑体在包容数千人生命的同时却又让生命在瞬间消失,如此无法想象的现实历历发生在眼前时,我想到的不再是命运,而是与文明的死亡交汇。”世贸大厦的照片象征人类现代文明的墓碑。世贸大厦坐落的曼哈顿岛在二十世纪出现巨大变化,它“积累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本,建筑不断往空中发展,出现了二十世纪特有的都市景观。”这就是现代建筑的起源。现代建筑以没有装饰作为建筑的装饰,以不宜居住作为居住的享受。杉本博司的系列作品《建筑》,正是通过回溯到当时所实际建造、如同纪念碑般的现代建筑,来对现代主义的诞生、扩散和影响作一番检证。为什么这些建筑照片都是模糊的呢?“因为我将相机焦点设在比无限大还要远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设定呢?因为杉本博司并不想拍下现实的建筑,他是想“拍下阴魂不散的建筑魂魄”,这魂魄本是建筑师最初的理想,而最后形成的建筑物,却是模糊不清的,远离最初理想的,以及像“阴森的墓碑”般的。现代主义的理想是高尚的,但任何时代,理想都会被权力滥用,最终都摆脱不了被背叛的命运。如果忘记初心,建再多的高楼,聚集再多的资本,未来都是模糊不清的,像杉本博司镜头下的现代建筑。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土地?占有多少财富?也许我们只需要“方丈大小的移动小屋”作为卧榻,只需要“埋葬自己身躯的土地”作为墓地。而同时我们也还需要幽静苍茫,潺潺流水,需要依水而居,足够清水,需要于树林之中捡拾薪材取暖,我们需要藤花香,鸟鸣,秋蝉,冬雪,山谷野草,碧蓝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