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PPT
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译文红藕香残,身卧竹席,心觉秋凉。轻轻地解下轻盈的罗衣长裳,孤独地驾驶一叶兰舟。天边云...
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译文红藕香残,身卧竹席,心觉秋凉。轻轻地解下轻盈的罗衣长裳,孤独地驾驶一叶兰舟。天边云中谁寄来了锦书?雁阵字排成一字时,月光洒满了西楼。评析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了生活的巨大变化带来的寂寞与孤独之感。“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为了排遣愁闷而作。其实,作者的孤独感表观在其一生很多处场合中。“兰舟”,古代这里有许多美好的寓意。同时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心理。“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为了排遣愁闷而作。其实,“独上兰舟”的处境是孤寂的,而这一词中并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寓情于景,使环境显得格外空寂萧条。“云中谁寄锦书来”这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词人已“解衣欲睡”,可“谁寄锦书来”,一个“谁”字,表明不知何人寄来“锦书”,语言质朴而委婉,刻画了词人的细腻心理,表达出她由此产生的一种难言的幽怨之情。词人丈夫外出,她独居罗帐中,疏帘半卷,孤灯夜伴,久候不至,难免触景生情,竟尔umn独坐久思。不言守候结果如何,而只说中途有雁传书,大概就是看看月上东楼,又疑心丈夫的锦书已传过来了。这一方面笔墨比较空灵、含蓄,弹性的幅度颇大:一会儿是人去书空,无所期待了,一会儿又转眼到了“月满西楼”夜深人静之时。“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词之结尾妙在情与景的处理上获得统一。情景交融不分,融情入景,写得很含蓄,读之亦秀气满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