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辛弃疾PPT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人物背景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人物背景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生平重要事迹1. 起义反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的严苛压榨,奋起反抗。时年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义军,并担任掌书记。2. 南下临安在起义反金的过程中,辛弃疾意识到金国强大,而南宋国力衰弱,且南宋朝廷主和派势力当权,于是他南下临安,向南宋朝廷提出了关于抗金北伐的建议。3. 担任地方官在此之后,辛弃疾先后担任了滁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等职。在此期间,他积极推动抗金斗争,并因提出的改革方案与当权者不合而受到排斥。4. 再次被贬后来辛弃疾又因作《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一首而被贬为江西安抚使。这首词中有“医不可招惟忍渴,政其如病速悬安”的句子,表达了他对于政治腐败的深恶痛绝。5. 再度被起用之后他又被召回临安,再度被起用为福建安抚使。然而他的改革计划仍未得以实施,他又被贬为潮州知州。6. 辞官归隐在人生最后的阶段,辛弃疾选择了辞官归隐,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文学创作中。他写下了许多反映他豪情壮志、忧国忧民的词篇,其中《沁园春》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沁园春》创作背景与主旨《沁园春》是辛弃疾的一首经典词作,其创作背景与主旨主要反映了他对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偏安一隅的愤懑和批评。同时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许。1. 创作背景《沁园春》写于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当时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第二次被免官在家闲居铅山瓢泉。他的好友赵晋臣,各不迂,宋朝宗室成员,他曾经担任过直敷文阁学士,所以他又叫敷文,1200年他也被罢官,他为了生活还曾经做过一些小官,为了抹黑自己不得罪当权者,他有时出去闲逛一整天 ,又不想荒废时日,就命令随从带着笔墨跟随自己 ,看到放声大哭的老百姓就写些诗歌记录人家哭诉的内容。他这种雇墨为友的行动引起了许多士大夫的不满和讽刺,但赵晋臣仍然坚持如此。其实赵晋臣平时跟辛弃疾一样的关注国家命运 ,总想着能有报国之日 ,他曾经就劝辛弃疾不要去考小官僚 ,要直接去起兵抗金 ,收复河山 。那时正当中原沦陷最悲惨之时。岳飞 、 韩世忠 、 梁兴 、 张浚都去世了 , 辛弃疾还活着 ,他坐视南宋衰败而不去救助 。 这是朝野士大夫的公愤。辛弃疾对赵晋臣是十分了解的 , 他曾经写过 “知我者 , 二三子” 。 而如今只有赵晋臣还追随于他 , 所以他对赵常常青眼相加 。 两人可谓落难知己 。 辛弃疾因而做下这首词答谢他 。2. 主旨分析词的上片通过描写铅山瓢泉边清丽、寂静、冷落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极其形象地表现了词人与青山的相对关系3. 创作价值《沁园春》一词所表现出的思想价值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这首词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出作者内心的情感。这种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使得词中的情感更加含蓄、内敛,同时也让读者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时更加自然、真实。其次,这首词中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不仅彰显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也对于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积极的意义。4. 创作风格《沁园春》的创作风格以豪放、奔放著称。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作者的个性、经历以及时代背景密不可分。辛弃疾作为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中所展现出的豪放、奔放的风格,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词中的用词、造句上,更体现在整首词所营造出的情感氛围上。5. 总结《沁园春》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这首词以其豪放、奔放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也激发了读者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沁园春》所展现出的思想价值和创作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欣赏辛弃疾其他作品的重要视角。6. 词牌的运用《沁园春》这个词牌,在辛弃疾的手中得到了灵活的运用。他不仅用这个词牌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深沉思考,还用它来抒发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感悟。在辛弃疾的《沁园春》中,词牌的运用往往突破了传统的框架,他根据自己情感表达的需要,对词牌进行了灵活的变化和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词的内容上,也体现在词的形式上。例如,辛弃疾在《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中,将传统的上下片结构打破,采用了一个新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更加自由、开放,更能够表达出他内心复杂的情感。7. 语言艺术的展现辛弃疾在《沁园春》中展现出了精湛的语言艺术。他的用词刚健有力,句式错落有致,节奏明快有力。这种语言艺术不仅增强了词的情感表达效果,也使整首词更加生动、形象。例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句话,语言简洁明快,却表达出了深刻的哲理。它既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期许。8. 对后世的影响辛弃疾的《沁园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被后世广泛传承和发扬。许多文学家、艺术家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同时,《沁园春》中的思想和情感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激发了读者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成为了激发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9. 结语《沁园春》是辛弃疾创作生涯中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其深刻的思想价值、精湛的语言艺术和灵活的词牌运用,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欣赏的典范。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沁园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辛弃疾的文学思想和人生观,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10. 辛弃疾的个人特点辛弃疾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词人,他的个人特点也在《沁园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首先,他是一个非常有激情的人,他的词充满了热烈的情感和豪情壮志。其次,他是一个非常关注现实的人,他的词不仅表现了自己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最后,他是一个非常有创新精神的人,他的词不仅遵循传统的词牌格式,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11. 对现代人的启示辛弃疾的《沁园春》对现代人也有很大的启示。首先,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积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尊严。其次,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关注现实的精神,积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创新精神,勇于尝试和创新,不断推动文学和其他艺术的发展和进步。12. 总结辛弃疾的《沁园春》是一部充满激情、关注现实、具有创新精神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辛弃疾个人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也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沁园春》,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辛弃疾的文学思想和人生观,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为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