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之学习迁移PPT
学习迁移的定义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一种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等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学习迁移的定义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一种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等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称为正迁移,消极的影响称为负迁移。学习迁移的类型1. 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学习了加法后再学减法,因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两者属于同一概括水平,所以学习减法时会有较好的迁移效果。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学习了整数的加法后再学小数的加法,因为小数加法需要重新学习计数单位、进位规则等新知识,与整数加法的概括水平不同,所以学习效果较差。2.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方向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例如,学习了英语单词后再学习法语单词,因为英语和法语有相似的语言规则和拼写规则,所以学习效果较好。逆向迁移是指后续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例如,学习了新的数学方法后再使用旧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因为新的方法更高效、更准确,所以使用新方法会干扰旧方法的掌握。3. 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一般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获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等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例如,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后再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因为策略具有普遍性,所以可以迁移到类似的问题中。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特定技能、知识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例如,学习了钢琴后再学习吉他,因为两者具有相似的乐理和指法技巧,所以可以迁移到吉他学习中。学习迁移的理论1. 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迁移是通过对某些基本心理官能进行训练而获得的。这种理论认为,心理官能主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通过训练可以提高这些官能的能力,从而提高其他学习能力。然而,后来的研究表明,形式训练说对于某些学习任务并没有很好的解释效果。2. 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是由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他认为只有当两种学习具有相同的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指两种学习任务中具有相同的刺激和反应组合。例如,学习了用英语单词造句后再学习用日语单词造句,因为两者具有相似的刺激和反应组合(单词-造句),所以可以产生较好的迁移效果。3. 概括说概括说是由教育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他认为学习者在两种学习任务中能够产生迁移是因为他们能够概括出两种任务之间的共同原理或抽象出一般规律。例如,学习了抛物线方程后再学习椭圆方程,因为两者都涉及二次曲线方程的形式和性质,所以可以通过概括出两者之间的共同原理而产生较好的迁移效果。4. 结构说结构说是由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他认为学习者能否产生迁移主要取决于两种学习任务之间的结构关系。结构说认为,如果两种学习任务之间存在相同的结构关系,那么一种学习任务中的刺激和反应组合可以促进另一种学习任务的掌握。例如,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概念和规则后再学习等比数列的概念和规则,因为两者都涉及序列的结构关系(等差/等比),所以可以通过结构关系产生较好的迁移效果。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1. 学习任务的相似性学习任务的相似性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两种学习任务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那么一种学习任务中的刺激和反应组合可以促进另一种学习任务的掌握。例如,学习了解决加减法问题后再学习解决乘除法问题,因为两者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都是数学运算),所以可以产生较好的迁移效果。相反,如果两种学习任务相似性较低,那么一种学习任务中的刺激和反应组合可能会干扰另一种学习任务的掌握。例如,学习了解决几何问题后再学习解决代数问题,因为两者相似性较低(一个涉及图形一个涉及符号),所以可能会产生负迁移效果。2.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形成的概念、知识体系和信息处理方式等。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会影响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从而影响学习迁移的效果。如果学习者具有较为清晰、完整的认知结构,那么一种学习任务中的刺激和反应组合可以更容易地促进另一种学习任务的掌握。相反,如果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模糊、零散,那么一种学习任务中的刺激和反应组合可能会干扰另一种学习任务的掌握。3. 学习者的动机和态度学习者的动机和态度也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如果学习者对某种学习任务具有较高的兴趣和动机,并且积极的态度对待这种任务,那么他们更容易产生正迁移效果。相反,如果学习者对某种学习任务缺乏兴趣或持有消极态度,那么他们更容易产生负迁移效果。4. 练习和巩固的程度练习和巩固的程度也会影响学习迁移的效果。如果学习者在掌握一种学习任务后能够进行充分的练习和巩固,那么他们更容易产生正迁移效果。相反,如果学习者没有进行充分的练习和巩固,那么他们很难产生正迁移效果。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 精讲多练,促进掌握精讲多练是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之一。精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知识;多练是指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和技能。通过精讲多练,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学习迁移的效果。2. 前后联系,纵横迁移前后联系是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之一。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前后呼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通过前后联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纵横迁移,即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联系和应用,如将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进行联系,从而促进学习的深度和广度。3. 激发动机,培养兴趣激发动机是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如设置问题情境、引入实际应用、给予奖励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入趣味性的例子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习的迁移。4.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是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之一。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和难度的逐步提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学习难度和要求,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学习迁移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反思和评估等方式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总之,学习迁移是教育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应用。了解学习迁移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