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介绍(英文)PPT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平(今北京市),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平(今北京市),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长,湖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湖南111计划顾问。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教育背景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84年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198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5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2000年后任湖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名誉校长、主任2007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荣誉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教科文科学奖1988年荣膺“杂交水稻之父”称号2004年获沃尔夫奖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2012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社会影响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他的研究成果在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事迹被改编成了电影《袁隆平》、电视剧《功勋·袁隆平》及话剧《长梦》,以此来记录他毕生躬耕于杂交水稻事业的感人事迹。国际影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在中国取得了成功,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国家,帮助解决当地的粮食问题。国际奖项1983年获菲律宾总统拉莫斯颁发的国际最高荣誉奖“麦格塞塞奖”1984年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获得沃尔夫奖200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010年获得“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称号2013年获得第十二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国际交流与合作袁隆平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并多次应邀赴印度、越南、缅甸、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指导杂交水稻育种和繁殖技术。他还多次与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合作,开展超级杂交稻的育种研究。对全球粮食生产的贡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球粮食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他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的累计推广面积达到了2.4亿亩,增产粮食约200亿公斤。同时,他的技术也在其他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帮助解决当地的粮食问题。例如,在非洲,他的杂交水稻技术帮助当地农民提高了粮食产量,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公益事业袁隆平非常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他多次捐款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和学生。他还担任多个社会职务,如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等,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结语袁隆平是一位伟大的农业科学家,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的研究成果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