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成语PPT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和故事。以下是一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及其解释:草木皆兵解释:形容人在惊慌时,看到草木都像敌兵一...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和故事。以下是一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及其解释:草木皆兵解释:形容人在惊慌时,看到草木都像敌兵一样。比喻极度惊恐、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画龙点睛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出处:《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江郎才尽解释:原指江淹的才情用尽,后比喻才情消失。出处:《南史·江淹传》:“淹始以《庐山桂香赋》擅名,而文不称才,及至沈思忽有所至,以《恨赋》、《别赋》流播初广。”刻舟求剑解释:比喻固守陈规,思维僵化,不善于适应变化的局面。出处:《战国策·楚策一》:“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柳暗花明解释:形容景色优美,也比喻经过一番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或好的形势。出处: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老马识途解释:老马能够认识路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处事不迷茫。出处:《论语·阳货》:“老马识途哀,夫不由子道。”洛阳纸贵解释:形容著作或作品引人入胜,风行一时,广为流传。出处:《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重之。司空张华见而奇之,重价买纸写赋,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投笔从戎解释:扔掉笔去参加军队。指文人弃文就武。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胸有成竹解释:比喻做事前已有周密的准备和安排。出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势如破竹解释:形容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出处:《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守株待兔解释:比喻墨守成规,追求侥幸,不思进取。出处:《庄子·外物》:“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亡羊补牢解释: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出处:《战国策·燕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指鹿为马解释: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