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之抗日战争PPT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背景中国抗日战争的发生,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因素。在西方列强的疯狂侵略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和救世学说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在历史的反复比较中,在各种方案的反复权衡中,在各派力量的反复较量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历程。全面抗战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战争。为了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坚持民族大团结的思想,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其他爱国武装力量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先后进行了正面战场作战、敌后战场作战和国际支援等不同形式的军事斗争。同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政治协商和民主改革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战略防御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同日军进行持久战的战略防御。在这一阶段中,国民党政府虽然宣布“抗战”但实际上却是借抗战之名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而中国共产党则实行的是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因此,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局部抗战时期;二是相持阶段前期。战略相持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指的是从1938年11月到1943年12月,这5年多的时间里,日本侵略者因为战线过长,兵力严重不足,不得不停止对中国的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改为重点打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同时,国民党政府也开始把对日抗战转移到“反共反人民”上来,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倾向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寇的同时,还采取各种形式,发动农民和手工业者等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生产自救,支援战争。战略反攻阶段在战略相持阶段后期,随着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残暴统治和残酷压榨,加上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开始逐步发展壮大。到194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已经发展到近百万之众。在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中国人民开始了战略反攻。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始在各个战场向日军发动反攻,特别是在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内,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和群众运动,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胜利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段光辉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胜利。这场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全民族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和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且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