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色交通线PPT
中央红色交通线,是1930年至1931年,为沟通中央苏区与上海党中央的联系,中央交通局以闽西苏区的“工农通讯社”机要交通网为基础,建立一条串联上海—香港—...
中央红色交通线,是1930年至1931年,为沟通中央苏区与上海党中央的联系,中央交通局以闽西苏区的“工农通讯社”机要交通网为基础,建立一条串联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瑞金的交通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与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联络的南方交通线。由上海中共中央机关经香港、广东汕头、大埔青溪村、福建闽西汀州到中央苏区红都江西瑞金,由中共中央交通局直接领导。它不仅传送着党中央与苏区的往来文件,运送苏区急需的物资和经费,而且完成了党的中央机关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重大转移,安全护送一批党中央领导和党、政、军负责同志到达中央苏区,被誉为“中央红色交通线”。为支持中央苏区的创建,沿线各地党组织和人民承担了红色交通线各中转站的任务。各中转站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护送周恩来、刘少奇、陈云、博古、聂荣臻、刘伯承、左权、李富春、林伯渠、董必武、谢觉哉、徐特立、张闻天、王稼祥、李维汉、邓颖超、蔡畅、邓小平、杨尚昆、陆定一、王首道、瞿秋白等与国际人士(李德),护送过无线电设备、技术人员及著名文艺工作者200多人,以及苏区300万人民每年需要的价值900万元的食盐和价值600万元的布及其他苏区紧缺物资。中央红色交通线著名中转站有:汕头站的镇邦街7号、海平路98号、大埔茶阳同天饭店、大埔青溪村的永丰客栈、里铺余氏祠堂、永定金砂古木督、永定虎岗等、长汀春生公祠大站等。中央红色交通线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沟通中央苏区与上海党中央的联系而建立的一条重要交通线。这条交通线在当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央苏区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建立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建立是在1930年,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重的白色恐怖和封锁,与上海党中央的联系被切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一条从上海到中央苏区的交通线,以保障党中央与苏区的联系。这条交通线就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中央红色交通线的路线中央红色交通线的路线是从上海出发,经过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最后到达瑞金。这条路线经过了多个省份和城市,沿途需要穿越敌人的封锁线,非常危险。但是,这条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条路线,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央苏区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中央红色交通线的作用中央红色交通线在当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它保障了党中央与苏区的联系,使得党中央能够及时了解苏区的情况,同时也能够及时将中央的指示传达给苏区。其次,它为苏区运送了大量的物资和经费,为苏区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此外,它还安全护送了一批党中央领导和党、政、军负责同志到达中央苏区,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革命事业的推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历史意义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首先,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事业中的坚定决心和勇气,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革命事业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其次,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事业中的智慧和才能,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革命事业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最后,它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总之,中央红色交通线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条路线,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央苏区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它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