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三江侗族自治县PPT
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东经108°53′~109°52′,北纬25°22′~26°2′,是湘、桂、黔三省(...
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东经108°53′~109°52′,北纬25°22′~26°2′,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属于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南北长68公里,东西宽45公里,总面积为2454平方公里,东与龙胜县交界,南和柳州市融安县接壤,西与融水县毗邻,北和贵州省从江县相连。县政府驻古宜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三江侗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321538人。历史沿革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今三江地域属桂林郡所辖。三江侗族自治县自宋至清皆为浔州、宜州所管辖。1951年6月29日,三江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隶属柳州专区。1952年9月1日,广西省人民政府设立柳州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8年7月19日,柳州专区与宜山专区合并成立柳州地区。1966年,三江县改属柳州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71年以后,三江县隶属柳州地区。1979年,撤销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行署,三江县隶属柳州地区行政公署。1984年10月,撤销公社建制,恢复乡、镇建制。全县划分为古宜、丹洲、洋溪、芙蓉、同乐5个镇和林溪、程村、斗江、老堡、孟寨、富禄、独峒、八江、林洞、泗联、良口、梅林等12个乡。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三江侗族自治县总人口24.53万人。2002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52号):撤销柳州地区和来宾县,设立来宾市。来宾市设立兴宾区,以原来宾县的行政区域为兴宾区的行政区域。来宾市辖原柳州地区的忻城县、象州县、武宣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兴宾区。原柳州地区的鹿寨县、融安县归柳州市管辖。三江县属柳州市管辖。2003年8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撤销古宜镇和丹洲镇,合并设立古宜镇,古宜镇人民政府驻原丹洲镇丹洲村。其余乡镇沿袭不变。行政区划截至2021年10月,三江侗族自治县下辖8个镇和9个乡:古宜镇、丹洲镇、斗江镇、芙蓉镇、程村镇、林溪镇、富禄苗族乡、洋溪乡、良口乡、同乐苗族乡、八江镇、林城镇、老堡乡、独峒镇、高基瑶族乡和梅林乡。县政府驻古宜镇。地理环境位置境域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东经108°53′~109°52′,北纬25°22′~26°2′,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东与龙胜县交界,南和柳州市融安县接壤,西与融水县毗邻,北和贵州省从江县相连。南北最长距离为73公里,东西最宽距离为44公里。总面积为2454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峰峦叠嶂。呈南部山地和丘陵向中部和北部谷地递降地形。天龙顶为全县最高点海拔197米,而南部中里地区海拔仅为140米左右;高坝地区海拔则在200~300米之间;北部与贵州交界的牙村海拔为778.6米。整个地形有中山、低山面积388.7平方公里(包括丘陵),丘陵面积449.3平方公里(包括台地),台地面积108.5平方公里。谷地、河谷平原是该县主要的农耕地区,其中河谷平原占22.7%。此外,在都柳江两岸、南北盘江、龙胜各族自治县汇水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集雨区共有47个,平均海拔237米,其中南部土山地区海拔较低,北部地区较高。这些集雨区耕地占全县耕地面积39.4%。气候条件三江侗族自治县属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寒署分明,春秋短促,夏冬较长。年平均气温为18.3℃,年平均日照131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30毫米。由于雨热同季,所以夏季雨水集中,年际变化大,导致不同程度的洪涝、干旱灾害。该县历年平均无霜期326天,平均冰冻期6.8天。水文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有大小溪河174条,总长588.8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42公里。其中集雨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47条。主要河流有榕江、浔江、西干、南干、大年、小年河等。其中都柳江为过境最大河流,发源于贵州省独山县,自西向东南流经境内八江、林溪、古宜等乡镇,至古宜镇古宜大桥下游约300米处汇入榕水。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截至2012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土地总面积2454平方公里(折合3681000亩),其中山地面积2349平方公里,占95.7%;丘陵面积449平方公里(含台地),占18.2%;平原面积113平方公里(含台地),占4.6%。按自然区域分区划分,南部丘陵面积1853平方公里(含台地),占全县总面积的75.5%;中北部山地778平方公里(含台地),占31.7%;河谷平原85平方公里(含台地),占3.5%。按经济区分区划分,林业用地面积216万亩,占总面积的60.7%;农业用地面积77.9万亩,占21.5%;牧业用地面积20.9万亩,占5.7%;城镇及工矿用地面积7.6万亩,占2.1%;交通用地面积5.5万亩,占1.5%;未利用地面积17.8万亩,占4.8%。生物资源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有维管束植物213科、976属、3035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34科、75属、260种;裸子植物7科、11属、29种;被子植物172科、889属、2746种。境内有野生动物365种,其中兽类6目23科69种;鸟类18目49科249种;爬行类2目10科33种;两栖类2目8科24种;鱼类6目14科40种。水资源三江侗族自治县水资源总量为3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总量约37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约0.9亿立方米。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6.8万千瓦。其中都柳江可开发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人口民族截至2012年,三江侗族自治县总人口为32万人。境内居住着侗、汉、苗、瑶、壮等民族。其中以侗族为主体民族约占总人口的63%。经济概况截至2012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完成财政收入2.8亿元,增长1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5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6586元,增长1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增长2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亿元,增长9%。各项贷款余额28亿元,增长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