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十八大以来的科技成就PPT
“黄金五年”书写大国创新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成就综述这是大国工程实现历史性跨越的5年。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车、中国楼……一个个奇迹般的工...
“黄金五年”书写大国创新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成就综述这是大国工程实现历史性跨越的5年。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车、中国楼……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编织起人民走向美好的希望版图,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中国“赶上世界”的强国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成为进入前25名的唯一中等收入国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创新决定着文明的走向。随着中国在创新领域由“追赶”逐渐变为“并跑”甚至“领跑”,中国带给世界的惊喜会更多。这是创新能力由“势”转“能”的5年。创新强国的目标已经从蓝图变为现实,中国已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这是中国科技发展全方位跃升的5年。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新的变化,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也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好的生动实践。在广袤的土地上,无数人的创造力和奋斗汇成发展的洪流,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轨运行6年,“悟空号”和“嫦娥五号”获得一批重要科学数据,“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中国基础研究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为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基础。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和总开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并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基础研究经费从2012年的411.3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951亿元,年均增幅14.2%;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连续4年超过6%。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突出原创性的成果不断涌现。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取得重要进展,量子计算机“九章”“祖冲之二号”成功问世,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创造托卡马克运行新的世界纪录,我国率先实现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中微子振荡、基因编辑等研究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建立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等大国工程,攻克高端非硅MEMS传感器、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等重要工业领域关键技术……中国基础研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已经取得很大发展,但仍存在短板和弱项。”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说,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瞻性、战略性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科技创新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在高铁列车上用手机扫码点餐、在城市街头用手机约一辆“共享单车”、在偏远山区农民用上“定制化”的化肥农药……科技创新正在深度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悄然改变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高铁列车实现由“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手机终端成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中转站”、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将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科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上升至第11位;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涌现——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前沿方向持续涌现重大创新和颠覆性成果,“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天宫二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5G终端用户达到4.5亿户,建成全球规模最大5G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加速释放。“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说,面对未来更多领域的挑战,广大科技工作者应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奋斗精神,在国家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我们坚持走自力更生之路,紧紧依靠自主创新。”中国一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留平说,在国家和企业共同支持下,红旗品牌持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强化。随着科技政策加快扎实落地、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76.4%,已经成为我国研发投入的最大主体。高技术产业体量质齐升,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川藏铁路全线通车……自主创新事业取得重大突破,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人才队伍量质齐升,创新主体日趋活跃。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79万亿元,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达3.7万亿元,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13万家和22.5万家。我国创新指数全球排名提升至第11位,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进展。国际科技合作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我国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订110多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加入200多个政府间国际科技组织。通过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支持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8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