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介绍PPT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工、经、管、医、文、教、法、艺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由教育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工、经、管、医、文、教、法、艺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由教育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学校现设有学院27个,研究所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实验室(中心)24个和1个农业科技园区。历史沿革四川农业大学源自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1927年和1935年两次并入四川大学,1956年由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往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1991年成为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科建设四川农业大学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6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6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0种。学校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5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00余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科研实力“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863”计划、“973”计划、“948”计划、国家富民强县工程、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等国家级科技项目400多项。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0项;审定新品种165个,获植物新品种权71项;获国家专利42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33项;出版学术著作87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00余篇。国际交流学校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利物浦大学、日本琉球大学等20余所国(境)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已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共同开办了四川农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联合研究生院;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共同成立了中美土地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共建了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与利物浦大学合作开展了中英低碳农业研究中心项目;与琉球大学共同开展了中琉农业科技奖学金学生交流项目等。同时,学校被列入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之一。校园环境学校拥有三个校区,分别为主校区(位于雅安市雨城区)、都江堰校区(位于成都市都江堰市)、成都温江校区(位于成都市温江区)。校园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有馆藏纸质图书210万册。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8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000余人。教职工3700余人,其中教授437人、副教授563人。文化传统四川农业大学的校徽为圆形图案,以深绿色为主色调,中间为一颗大苗字图案和建校时间1956年,下方为小篆体“四川农业大学”字样。校训是“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校歌是《托起辉煌的梦想》。社会评价四川农业大学是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入选2007年-2017年),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入选201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高校之一(2019年),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社会服务四川农业大学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等项目,与地方共建了12个产学研一体化综合试验基地,10个农业科技园区。学校还承担了大量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推广面积达1亿亩,增收150多亿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展望未来面向未来,四川农业大学将继续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科学研究展望四川农业大学将继续加大科研力度,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学校将重点开展农业、生态、环境、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学校还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学生发展展望四川农业大学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校还将加强学生国际化培养,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校还将积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平台。社会责任展望四川农业大学将继续履行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工作。学校将通过科技支农、产学研一体化等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同时,学校还将关注民生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总之,四川农业大学将继续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校园文化建设展望四川农业大学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将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鼓励学生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学校还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文化成果,推动校园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教育改革展望四川农业大学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学校将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学校还将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高素质人才。此外,学校还将积极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国际化进程,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师资队伍建设展望四川农业大学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校将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学校还将加强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此外,学校还将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综上所述,四川农业大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保持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推进改革和创新,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招生政策展望四川农业大学将继续优化招生政策,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学校将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合理设置招生专业和计划,提高招生质量。同时,学校还将加强招生宣传工作,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学校还将积极探索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办学,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校园环境建设展望四川农业大学将继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优美、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校园基础设施,提升校园绿化、美化水平,营造宜人的校园氛围。同时,学校还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建设文化广场、博物馆、图书馆等设施,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质。社会服务拓展展望四川农业大学将继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务。学校将加强与企业、政府、社区等的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咨询、决策支持等服务项目,推动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学校还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总结四川农业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大学,将继续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加强科学研究、学生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工作,努力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