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介绍PPT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拥有雅安、成都、都江堰三个校区,设有学院27个,研究所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培养现代农业和相关学科的高素质...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拥有雅安、成都、都江堰三个校区,设有学院27个,研究所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培养现代农业和相关学科的高素质人才。历史背景四川农业大学源于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先后经历了四川高等农业学堂、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四川公立农业大学、中华民国大学院四川省立农学院、四川省立农学院、四川大学农学院等历史时期。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迁雅安独立办学,定名四川农业大学。1985年设立都江堰校区。2001年四川农业大学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合并组建新的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学校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2所试点高校之一。1991年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教学建设四川农业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种。博士招生专业46个,硕士招生专业8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5个,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四川省工程技术中心3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科研平台2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观测站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科研实力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科研机构8个,部省级科研机构45个,地厅级科研机构59个,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00余个。有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培育)以及国家川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成都分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和科技机构。师资力量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4433人,其中专任教师2776人;教授、副教授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300余人,其中院士4人(双聘),国家杰出高级专家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双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含双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其中海外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含双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含双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获得者4人,“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获得者3人,“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获得者5人,“全国师德标兵”称号获得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一层次专家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二层次专家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创新领军人才19人,“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创业领军人才9人,“天府万人计划”天府文化名家7人,“天府万人计划”天府科技菁英7人,“四青”人才500余人次。有四川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87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9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6人。有双聘院士及兼职博导50余人。学术期刊四川农业大学主办有《四川农业大学学报》、《中国马铃薯》、《经济作物育种进展》、《植物生理学通讯》、《西昌学院学报》、《玉米科学》、《肉品卫生》等学术刊物。其中《四川农业大学学报》先后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以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川农业大学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荷兰、奥地利等国家的1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长期坚持开展援外培训工作,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50多个国家交往,每年选派近百名教师和研究生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和学位论文联合指导。文化传统四川农业大学的校训是“追求卓越,造福人类”。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先后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光亚、荣毅仁、李京文,中科院院士周开达、张仕模等为代表的优秀人才。四川农业大学形成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爱国奉献”的川农大精神,这种精神成为学校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的不竭动力。未来展望面向未来,四川农业大学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追求卓越,造福人类”的办学理念,以建设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立足四川、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围绕农业科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农业工程和农业经济等学科领域开展研究,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四川农业大学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为先,突出特色,崇尚创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四川农业大学将继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四川农业大学将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爱国奉献”的川农大精神,传承学校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文化环境,为师生员工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总之,四川农业大学将继续秉承“追求卓越,造福人类”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学校将努力成为国内外具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不断努力。四川农业大学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将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学校将加强实践教学,完善实验设备和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四川农业大学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学校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学校将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四川农业大学将继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文化环境。学校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同时,学校将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和文化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师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总之,四川农业大学将继续坚持“追求卓越,造福人类”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学校将努力成为国内外具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