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方剂PPT
黄芪,作为中药的瑰宝,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方剂中,其功效广泛,既能补气固表,又能利尿托毒,是中医药学中的明星药材。以下将介绍几种含有黄芪的经典方剂,以及它们的...
黄芪,作为中药的瑰宝,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方剂中,其功效广泛,既能补气固表,又能利尿托毒,是中医药学中的明星药材。以下将介绍几种含有黄芪的经典方剂,以及它们的功效和应用。黄芪的基本介绍黄芪,又名黄精、绵芪等,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经典方剂介绍1. 玉屏风散方剂组成:防风、黄芪、白术。功效: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致病情反复者。2. 补中益气汤方剂组成: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脸下垂、麻痹性斜视等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3. 归脾汤方剂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甘草(炙)、人参、远志、酸枣仁(炒)、龙眼肉、木香、大枣(去核)。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4. 防己黄芪汤方剂组成:防己、黄芪、甘草(炙)、白术。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风水或风湿。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关节炎、湿性皮肤病等属风水、风湿而兼表虚证者。5.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剂组成: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功效: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主治:血痹。症见肌肤麻木不仁,微恶风寒,舌淡苔白,脉微涩而紧。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皮肤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微恶风寒者。结语黄芪作为中药的珍贵药材,其方剂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内科、妇科、眼科等多个领域。这些方剂不仅体现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也为我们提供了治疗各种疾病的独特思路和方法。当然,在使用这些方剂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