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第三PPT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由孔子编撰,但近代史学家考证认为,《尚书》的编定年代应在孔子以后。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由孔子编撰,但近代史学家考证认为,《尚书》的编定年代应在孔子以后。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历史背景《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尚书”原意为上古之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组成。《虞书》二十二篇,其中《尧典》、《皋陶谟》、《禹贡》系尧、舜、禹的传记。《夏书》四篇,记述夏王朝的史迹,其中《禹誓》、《甘誓》为夏启讨伐有扈氏与甘的誓辞。《商书》十七篇,内容有商汤的誓辞和盘庚迁殷的讲话,中经盘庚至武丁五世二十七王的史迹。《周书》二十八篇,内容有周文王的遗言,武王伐纣的誓辞,周公、成王的诰命等。内容概述《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四代的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书各四篇,商书五篇,周书二十三篇。今存《尚书》即《今文尚书》,共二十八篇(另有伪古文尚书二十五篇)。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章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二十九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较《今文尚书》多十六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二十五篇)。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文学价值《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历史。关于《尚书》的编集,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大致都可归结为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尚书》是孔子编集的;另一种意见认为《尚书》的编集者并非一人,编集的时代也并非一时。《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在《尚书》之前,文章的形成尚未完全脱离口语形式,往往只是用几个简单句敷衍成篇,缺乏一定的文采。《尚书》则不同,它的文笔迂徐而委婉,有的篇章言简意赅,富于思想性和艺术性。《尚书》的语言、文字比较古奥佶屈,其中还不乏难字僻词,加上篇幅简短,因此难以理解。但《尚书》毕竟是中国散文的源头,其文字的基本体制和表达方式,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汉赋、汉大赋,以及其后兴起的骈文,尽管其体制、风格与《尚书》有较大的差异,但追根溯源,都受到了《尚书》的影响。至于后世各种应用文体,从《尚书》中也可找到其滥觞。思想内涵《尚书》作为儒家经典,它所表现的最为核心的思想内容就是儒家思想。由于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处于显学地位,秦统一后曾一度遭到禁绝,汉初又处于复苏阶段,所以,作为儒家经典的《尚书》在汉初并不受重视。但是,随着儒家思想的逐渐复兴和巩固,《尚书》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尚书》的编纂者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常常借古圣先王的言行之口,阐述儒家的政治思想。这些政治思想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 民本思想《尚书》中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五子之歌》)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众是国家社稷的根本,只有民众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仁政”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2. 德治思想《尚书》中强调道德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君主应以德行为先,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影响民众,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也提倡臣子要对君主尽忠,民众要对君主尽孝,形成了“君仁臣忠、父慈子孝”的道德伦理观念。3. 尊贤重才《尚书》中认为贤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4. 诚信思想《尚书》中多次提到“诚信”二字,认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原则。君主应以诚信为本,言行一致,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拥护。同时,臣子和民众也应以诚信相待,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5. 天命观念《尚书》中体现了古代的天命观念,认为天是最高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天的授予。因此,君主应顺应天意,以天下为己任,实现天下的和平与繁荣。同时,民众也应顺应天意,遵守天的法则,以求得自身的幸福和安宁。6. 法治思想尽管《尚书》中的法治思想并不如后世儒家的德治思想那么突出,但它仍然强调了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以法律为准绳,公正无私地处理政务;民众也应遵守法律,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公正。历史地位与影响《尚书》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文献,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它是中国古代散文的源头之一,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先河。同时,《尚书》也是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方面,《尚书》的文笔简练而富有韵味,其散文形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思想方面,《尚书》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之一,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治方面,《尚书》所强调的民本思想、德治思想等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总之,《尚书》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文献和儒家经典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它不仅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先河,也为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同时,《尚书》所体现的儒家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之一,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