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白山将军PPT
马白山(1910年6月2日—1998年8月21日),原名马玉超,别名马春山,回族,山东省郓城县黄堆集乡马庄村人。1932年参加宁都起义,1933年参加中国...
马白山(1910年6月2日—1998年8月21日),原名马玉超,别名马春山,回族,山东省郓城县黄堆集乡马庄村人。1932年参加宁都起义,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排长、连长、师参谋长、军参谋长、八路军旅参谋长、支队司令员、军区司令员、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长征、百团大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等。早期经历马白山出生于一个回族农民家庭,自幼聪慧过人,喜爱读书。1927年,马白山进入县立高等小学学习,开始接触进步思想。1931年,马白山考入山东省立第六中学,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32年,因不满国民党反动统治,马白山愤然弃学,回到家乡组织起一支农民自卫军,后接受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的改编,任排长。宁都起义1932年12月,马白山参加了由赵博生、董振堂领导的著名的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军三十七师一O九团连长。在起义后的红军部队中,马白山历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军教导团连长、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七团参谋长、红五军团第十三师参谋长等职。长征经历1934年10月,马白山参加中央红军长征,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师参谋长。在长征途中,他经历了许多激烈的战斗,如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等。在这些战斗中,马白山表现出色,为红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马白山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参谋长、副团长,率部开赴抗日前线。他参与指挥了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战役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1938年4月,马白山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旅参谋长,率部挺进冀南,开展平原游击战争。他协助旅长陈再道指挥所部,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与日伪军进行了多次战斗,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马白山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一旅参谋长、第二野战军一纵一军一师师长。他率部参加了上党战役、平汉战役、定陶战役、襄樊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马白山历任川东军区司令员、川西军区司令员、西康军区司令员、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他率部参加了西南剿匪、抗美援朝等战斗,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和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卓越贡献。晚年生活1961年,马白山从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岗位上离休。离休后,他仍然关心党和军队的建设事业,积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余热。1998年8月21日,马白山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荣誉与纪念马白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和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