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PPT
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1. 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1. 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提出许多重要方针。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当然,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许多新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但是,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2. 发表《论十大关系》为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讲话共十个部分: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共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讲话强调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要正确处理一系列重大关系,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方针,是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3. 提出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8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争取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又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的任务。从此,开始了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展从1956年到196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2. 探索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并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得到解决。这一论断第一次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2)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8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讲话中鲜明提出:“特别重要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他还强调,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3)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要尊重价值法则。针对当时存在的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的传统观念,毛泽东指出:“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4)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还有其存在的必要。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长期存在。在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长期存在的条件下继续发展。(5)社会主义社会还要重视发展生产力。针对当时存在的轻视生产力、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左”的错误倾向,毛泽东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还要发展生产力,要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 “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全国在经济建设中开展的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主要特征的群众运动。这场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2. 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运动在农村基层的扩大和翻版。这场运动始于195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随后,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泛滥开来。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人民公社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这种制度完全脱离我国农村的实际,造成严重的平均主义和物资的巨大浪费,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四、纠正“左”倾错误和经济调整的初步进行1. 初步纠正“左”倾错误1960年冬到1962年初,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中央多次提出调整经济指标,“压缩空气”,并着手解决经济工作中的问题。中央多次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倡实事求是,强调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党中央还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八字方针的制定,标志着党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新轨道。2. 经济调整的初步进行八字方针的制定和实施,使国民经济得到初步调整。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国民经济开始全面好转。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0%左右,国民收入增长10%以上,市场情况明显好转,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全面好转。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五、“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左”倾错误的恶性发展1.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在探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历程中遭到的严重挫折。中国共产党依靠自己的力量,最终自己纠正了这一严重错误。历史再一次证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 “左”倾错误的恶性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人民对“左”的错误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正是全党和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的抵制和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社会主义建设在一些重要领域仍然取得一定进展,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意义1.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我们党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进行拨乱反正,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这一切,都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其中,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无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然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极大地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3. 奠定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都是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基础上继续前进的结果。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同时,这一阶段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七、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1.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2. 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九、结论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宝贵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不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