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PPT
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历史必然性的认识,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
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历史必然性的认识,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历史必然性的认识,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它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鲜明主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没有强大的国家、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就难以形成,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是事关国运兴衰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概括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好民族问题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来对待。今天我们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各民族精神的融合与升华,使各民族的文化精髓成为滋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沃土,从而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大合力它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贡献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值此人类发展的紧要时刻,我们必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有差异甚至分歧,摒弃傲慢和偏见,超越种族优越论和文明冲突论等错误观念,树立平等互信、包容互鉴的新型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这些都需要通过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来实现。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贡献。二、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文化认同是根本“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于其内部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多元一体的文化基因。各民族文化在交流碰撞中交融互补共生共荣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只有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及其价值取向才能夯实筑牢各民族团结奋进的思想根基和精神纽带利益融合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两句话阐明了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增进民生福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要完善帮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这些都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阶段的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通过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进而达到民心相通的目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精神力量是支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用一种精神力量去凝聚各族人民的心灵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归属感进而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种精神力量就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内容——自信自强守底线实干担当争一流的奋斗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思想所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和精神资源它们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和精神源泉也是我们迈向未来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三、全面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自古以来各民族都是血脉相连一家亲”这是中国人民从艰苦岁月走来的宝贵经验也是最能激发人们情感的共识话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加强对这一理念的宣传教育引导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份子自觉自愿地融入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团结进步的事业之中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既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也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它所带来的互联互通效应将极大促进各区域的协调发展进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挖掘各地的发展潜力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同时也要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这些地区加快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