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诗词诵读鉴赏及其背景PPT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辛和豪情。这首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其艺术价值,更...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辛和豪情。这首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其艺术价值,更因为其所蕴含的历史意义。诗词鉴赏诗词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展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接下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既表达了红军所经历的地形复杂和恶劣,也凸显了红军的英雄气概。最后,“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则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辛与坚韧。历史背景1934年10月,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如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等。但红军战士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最终成功抵达陕北,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七律·长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是对红军长征的生动描绘,更是对红军精神的赞颂和传承。这首诗词在长征胜利后广为传颂,激励了无数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总结《七律·长征》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诵读这首诗词,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更能够体会到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