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三江PPT
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北纬25°22′~29°27′、东经108°53′~109°58′之间,总面积为2454平方千米。2021年...
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北纬25°22′~29°27′、东经108°53′~109°58′之间,总面积为2454平方千米。2021年末,全县总人口37.41万人,居住着苗、侗、瑶、壮等14个少数民族。全县辖5个镇3个乡以及13个村民委员会和3个社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属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日照偏少,平均气温为17℃。其地形分布是:西北高,东南低,呈狭长地形,沿浔江河谷分布着冲积平原。主要旅游景点有:程阳风雨桥、马胖鼓楼、三江鼓楼、多耶广场、三江侗族博物馆、三江石门山景区、八江生态旅游景区、地坪花阶景区等。主要特产有:油茶、绞股蓝、侗乡茶油、酸肉、酸鸭蛋、糯米饭等。三江侗族自治县以侗族民居建筑群落为主要特色,其中程阳八寨最为著名。程阳八寨有“百节之乡”之称,民族节日多姿多彩。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2008年,三江侗族自治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9年12月,三江侗族自治县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历史沿革三江侗族自治县古为百越地。秦代属桂林郡辖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潭中县地。三国时期属吴国荆州辖地。隋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属始安郡临桂县地。隋朝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属桂州始安郡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现三江境内设羁縻州两个:燕端州(治所今同乐)、古州(治所今古宜);同时设置两个县:峨团县(治所今融水大浪)、刚县(治所今同乐)。宋朝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废羁縻州县,统一推行行政监察区,属融州融水郡。宋朝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以融州融水郡为主体置羁縻融州(将原属全州管辖的永从等三团及原属融州管辖的思磨等四团并入融水郡)、融安县,归古宜僚族首领杨再思任融州刺史兼土司都元帅。宋朝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置三江县(治所今古宜),归属融州管辖。宋朝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置永顺峒(治所今同乐)和思顺峒(治所今板必),永顺峒辖峨团县,思顺峒辖三江县。宋朝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置怀远军(治所今县城),辖永顺、思顺二峒及三江县,属广南西路管辖(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广西通志·建置政区志上[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宋朝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改怀远军为怀远府(治所今县城),并从宜州划出三江县归其管辖。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怀远府为怀远县,将宜山、融县、柳城并入,改称融怀县(治所今县城)。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复置三江县和永顺司。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将永顺司改设永顺长官司;同时以原三江县地分设古宜、程村两寨,属永顺长官司管辖;并将原属宜山、融县管辖的思恩溪、庆远溪以东地方析出设河池县;析出程村寨属柳州府管辖;析出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