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文地理探秘PPT
山西省概述山西省,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市,位于中国华北,东与河北省为邻,西与陕西省相望,南与河南省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介...
山西省概述山西省,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市,位于中国华北,东与河北省为邻,西与陕西省相望,南与河南省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介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之间,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4月,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市辖区26个、县级市11个、县80个。截至2021年,山西省常住人口3480.48万人。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河谷平原分布其间。山西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山西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山西地处华北地震带,是地震多发区之一,有阳高、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6个地震带,地震基本烈度都在6度以上。山西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和工业基地,素以“煤铁之乡”著称,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煤种齐全,是中国煤炭储量最大的省份,被誉为中国的“煤海”。山西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全,储量较大。有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四大类。山西历史代表文化为“三晋之约”,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三家分晋”而来。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的土地被三家瓜分,所谓“三晋之约”,就是在三家分晋的基础上,韩、赵、魏三家经过协商、同意,相互缔结盟约。三家虽然各自为政,但同气连枝,互相策应。山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山西是晋国的领地,故又简称“晋”。在历史长河中,山西曾涌现出许多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和著名学者,如春秋时期的晋文公重耳,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三国时期的关羽,唐朝的武则天、王勃、王之涣、王维、白居易,宋朝的司马光、狄青,元末明初的傅山等等。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强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历史沿革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远古时期,山西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史称“三晋之地”。从夏商周三代,山西一直是华北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春秋战国时期,山西是晋国的领地,故又简称“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山西地区被置为太原、上党、河东三郡。汉代时,山西置并州,为十三州部之一。唐代时,山西置河东道,宋时置河东路。元代时,山西置中书省,为中书省直辖地。明清时期,山西置山西省,置山西布政使司,统管山西地方行政事务。民国时期,山西置山西省政府,统辖全省县、市。地理特征山西省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80%。山西省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山西省地处华北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地震基本烈度都在6度以上,大同、太原、临汾、运城、忻州等地为地震多发区。山西省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40条。黄河流域面积9.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62.2%;海河流域面积5.9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37.8%。山西省境内有较大湖泊4处:大同市境内的安澜湖(已干涸),阳泉市盂县藏山脚下的海藏湖(已干涸),运城市盐湖区东南部的伍姓湖和永济市西南侧的柳林湖。山西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山西还有许多峡谷、陉道,著名的有壶口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飞狐陉、蒲阴陉等。这些峡谷陉道,自古就是交通要冲,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历来为兵家所争夺。自然资源山西省自然资源丰富,尤以煤炭资源最为著名。山西煤炭储量大、分布广、煤种齐全,是中国煤炭储量最大的省份,被誉为中国的“煤海”。除了煤炭,山西还有丰富的铁矿、铝土矿、铜矿等金属矿产,以及石灰石、石膏、芒硝等非金属矿产。这些资源为山西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山西的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境内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如金钱豹、原麝、褐马鸡等。同时,山西还是中国重要的林业省份之一,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文景观山西的人文景观丰富多样,既有古老的历史遗迹,也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著名的历史遗迹有平遥古城、晋中乔家大院、大同云冈石窟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山西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自然风光方面,五台山、云台山、壶口瀑布等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此外,山西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山西的晋剧、锣鼓等民间艺术独具特色,反映了山西人民的智慧和才华。同时,山西的饮食文化也十分丰富,如刀削面、炖菜等美食深受人们喜爱。经济发展近年来,山西省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在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山西还积极发展旅游业,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山西的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化。此外,山西还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事业在社会事业方面,山西省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山西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创新,推动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总结山西省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在这里,古老的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未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山西省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教育事业山西省的教育事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教育设施,提高教师待遇,推动教育公平。目前,山西省已经形成了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完整教育体系。其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尤为突出,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在国内享有盛誉,为山西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文化艺术山西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独具魅力。晋剧、蒲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等地方戏曲深受人们喜爱,展现了山西丰富的文化底蕴。此外,山西的民间艺术如剪纸、刺绣、泥塑等也独具特色,反映了山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近年来,山西省政府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活动推广,使山西的文化艺术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体育事业在体育事业方面,山西省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山西的体育健儿在国内外赛场上屡创佳绩,为山西争得了荣誉。同时,山西省政府也加大了对体育设施的投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目前,山西省已经形成了包括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在内的完整体育体系,为人民的健康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展望展望未来,山西省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共享发展的理念,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同时,山西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创新,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化强省。在新的历史时期,山西省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国内外的挑战和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山西力量。综上所述,山西省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山西省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共享发展的理念,不断开创全省各项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