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1904年4月22日—1998年4月9日),原名吕湘,字叔湘,一般作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市人。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历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而就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吕叔湘以“字比音义”和“语文结构”为题,把语言比作一种结构,通过这种结构把语文的各种单位组织成为一个前后关联的有系统的整体。PPT超级市场
吕叔湘的生平
吕叔湘1904年4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埤城第八续爵乡胡巷里一个书香门第。1922年秋,吕叔湘到苏州读书,考取了江苏省公立苏州中学高中师范科。1926年秋,从苏州中学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年底,考入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1928年秋,吕叔湘转入国立中央大学外国语文系;1930年毕业,获英国文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吕叔湘先后在丹阳县立中学、私立华墅乡村师范、省立六师、私立文正初中等校任教。1935年秋,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深造。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因有位在南京担任高级将领的亲戚邀吕叔湘进参议院做英文秘书,而改为研究英文语音学;年底,赴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前身)任教。1938年春,吕叔湘取道越南赴云南大学任教。1939年8月—1940年8月,应广西省立医学院唐少华院长之聘,吕叔湘任该院英文教师兼训育主任;1940年秋—1945年7月转任中法大学药厂化验室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8月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赴英国进修两年。1947年6月回国后,先后在东北大学、清华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外语系主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和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等职。[PPT超级市场
吕叔湘的学术贡献
吕叔湘在语言学方面的主要贡献之一是他在中国应用语言学方面的开拓性工作。他是中国较早试图把国外语言学知识运用到本国语言研究的少数几位学者之一。他在引进理论、结合实践和传授新知上厥功至伟。他是国内对英国语言学最熟悉的学者之一。他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语法著作《中国文法要略》,晚年又翻译了《语法理论》和《句法理论》等西方名著。他的研究工作对国内语法学、语音学、语义学和翻译学建设都有重大贡献。吕叔湘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编写出全国通用的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基本教程》,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开拓了先河。此外他还提出了建立对外汉语教学科学体系的构想,对课程设置的原则、内容选择、教材编写等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pptsuper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