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英烈PPT
"清明祭英烈"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
"清明祭英烈"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节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清明节扫墓的程序清明节扫墓的程序通常分为整修坟墓、挂纸钱、奠祭、拜墓等。前往祖先墓地的人一般是整个家族一起出动,人数较多,少的也有二三人前往。到了墓地,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所修之墓,大都是祖墓或祖与父之墓,同族者五服以内,按昭穆伦序,携带供品、纸钱、香烛、鞭炮,从族内辈分最高者开始,依次到最末辈分者为止,循序前往致祭。清明节扫墓的通常程序第一步:修整坟墓清明节为已故亲人扫墓,首先就是要修整坟墓,把坟头的杂草和墓碑的尘土清扫干净,给坟头添土,挂纸钱,也就是挂白色的纸条。挂纸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祭祀仪式,据说与古代民间传说有关。据说阎王爷会把墓中的情况记录在一张纸上,在清明节这天,挂到坟头上,如果子孙们扫了墓,看到白纸被挂在坟上,就会给阎王爷汇报说,这个坟的子孙是孝顺的,阎王爷会“记一笔”,这样逝者就可以顺利进入天堂。所以,即使再穷困,清明节也要为祖坟挂白纸。第二步:添土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清理杂草、添加新土之后,接下来是挂纸钱。纸钱,又被称为“冥币”、“地钱”等,是祭祀时焚烧的纸制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纸钱被视为能够沟通阴阳的物品,通过焚烧纸钱,人们相信可以为已故的亲人送去财富和祝福。在挂纸钱时,家族成员会按照辈分顺序依次进行,以示尊重和敬意。第三步:奠祭奠祭是清明节扫墓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亲人墓前,家族成员会摆放供品,如水果、糕点、酒等,并点燃香烛,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敬意。同时,家族成员会依次上前行祭拜礼,默念祷文或诵经,祈求已故亲人安息,并保佑家族平安、昌盛。第四步:拜墓拜墓是清明节扫墓的最后一道程序。在奠祭之后,家族成员会按照辈分顺序,依次上前向亲人墓碑行三鞠躬礼,表示对亲人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同时,也会在墓前默哀片刻,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悲痛之情。在清明节扫墓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首先,要尊重逝者,不要在墓地内大声喧哗、嬉笑打闹等。其次,要注意防火安全,不要在墓地内燃放烟花爆竹等易燃物品。最后,要保持墓地环境整洁,不要在墓地内乱扔垃圾等废弃物。清明节扫墓的意义清明节扫墓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习俗,更是一种凝聚家族情感、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扫墓活动,家族成员可以共同追忆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敬意,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同时,扫墓活动也是一种传承家族文化的过程,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族传统的继承,年轻一代可以了解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家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些传统的文化习俗逐渐淡化。然而,清明节扫墓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传统习俗,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扫墓活动,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族文化的力量,也可以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总之,清明节扫墓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习俗,是凝聚家族情感、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这一传统习俗,传承和发扬家族文化,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和防火安全等问题,让这一传统习俗更加健康、有序地传承下去。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与现代价值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家族、祖先和自然的敬畏与情感。对生命的敬畏清明节是春天的节日,也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时节。它提醒我们生命的短暂与珍贵,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同时,它也寄托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无常与有限。对家族与祖先的崇敬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人们通过这一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家族和祖先的深厚感情,也强调了家族观念和家族责任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尽管家族结构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对家族和祖先的崇敬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维系家庭和睦、促进家族凝聚力的提升。对自然的亲近清明节也是踏青郊游的好时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亲近,也提醒我们要保护环境、珍爱自然。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忽视了与自然的联系,清明节正是一个让我们重新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的绝佳时机。清明节的现代价值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这一节日的庆祝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清明节是家族成员团聚的时刻,也是表达亲情、增进感情的好时机。通过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活动,家族成员可以互相交流、增进了解,从而促进家庭和睦。同时,这些活动也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倡导绿色环保与生态文明在现代社会中,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清明节作为一个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节日,正好可以倡导绿色环保和生态文明的理念。通过踏青郊游等活动,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弘扬孝道与家庭美德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弘扬孝道和家庭美德的好时机。通过这一仪式,我们可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和睦家庭。这些家庭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传承的价值观。总之,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价值。通过这一节日的庆祝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倡导绿色环保与生态文明、弘扬孝道与家庭美德等。让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这一传统节日,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