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工程介绍PPT
小浪底工程概述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是黄河流域关键性大型水利枢纽工...
小浪底工程概述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是黄河流域关键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于1991年4月29日开始前期工程建设,1994年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截流,2000年竣工并通过验收。工程规模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建筑物包括大坝、溢洪道、电站厂房、过鱼建筑物等。大坝全长1710米,其中主坝长1310米,坝高15. 5米;副坝长400米,坝高7. 5米。溢洪道全长1060米,其中主溢洪道长874米,最大泄洪能力为10200立方米每秒;副溢洪道长186米,最大泄洪能力为3200立方米每秒。工程特点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有以下特点:地理位置重要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的最后一个峡谷出口处,是黄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对于黄河下游的防洪、减淤具有重要作用防洪能力强大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防洪标准为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在主汛期,可拦蓄洪水,削减洪峰流量,减轻下游河道的洪水灾害减淤作用显著通过调节水位,小浪底水利枢纽可以有效地减少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提高河道的排洪能力综合效益高小浪底水利枢纽不仅可以保障防洪安全,还可以进行发电、灌溉和供水等,具有很高的综合效益小浪底工程历史沿革工程筹备1953年,中国政府启动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论证工作。1978年,国家计委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列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82年,水利电力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会”)成立了小浪底工程设计办公室,开始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工作。1985年,黄委会提出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次年得到水利部的批复。工程建设1991年4月29日,小浪底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开始启动。1994年12月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方法,如地下洞室群爆破开挖、高边坡预应力锚固、地下厂房开挖及设备安装等。1997年10月28日,小浪底工程成功截流。2000年1月27日,主体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工程效益自投入使用以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防洪、减淤、供水、灌溉、发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例如在防洪方面,在2003年和2005年的洪水期间,通过开启部分机组空转和降低水位等措施,有效减轻了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在灌溉和供水方面,小浪底水利枢纽每年可向河南省提供约13亿立方米的灌溉用水和约5亿立方米的城市供水。在发电方面,小浪底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60亿千瓦时。小浪底工程的综合效益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综合效益是多方面的。首先,该工程对于黄河的防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节库容和泄洪量,可以有效地削减洪峰流量,降低下游河道的洪水水位,减轻洪水对沿岸城市的威胁和对农田的影响。同时,在洪水期进行发电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次,小浪底水利枢纽对于减淤也有着显著的作用。通过调节库容和下泄流量,可以有效地减少河道淤积物在下游河道的沉积,提高河道的排洪能力和通航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保障防洪安全,也有利于促进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此外,小浪底水利枢纽还可以为河南省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和城市供水。这对于促进河南省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工程也为河南省的工业和居民用电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供应保障。最后,小浪底水利枢纽